《初夏有作》

时间: 2025-01-04 08:19:26

玉琯葭灰昨夜吹,日华光暖向阳枝。

东君乱点丹青笔,真宰忙挥造化椎。

红日暗长人不觉,好花偷发蝶先知。

后园无限桃兼李,留待新恩得意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夏有作
夏竦 〔宋代〕

玉琯葭灰昨夜吹,
日华光暖向阳枝。
东君乱点丹青笔,
真宰忙挥造化椎。
红日暗长人不觉,
好花偷发蝶先知。
后园无限桃兼李,
留待新恩得意时。

白话文翻译:

昨夜的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了玉琯葭的灰尘,阳光温暖地洒在向阳的树枝上。春天的东风像是画家,随意地在大自然中点缀着色彩,造物主则忙着挥动锤子,创造万物。红日升起,似乎让人忘却时光的流逝,好花悄悄绽放,早已吸引了蝴蝶的注意。后园中桃树和李树繁茂无比,留待春天的恩赐在得意之时再去享受。

注释:

  • 玉琯葭灰:玉琯葭为一种植物,灰尘指的是被风吹起的植物残体。
  • 东君:指春天的神明,寓意春风。
  • 丹青笔:指画笔,形容春天的色彩如同画家在作画。
  • 真宰:指自然之主,象征着造物的力量。
  • 好花偷发:好花悄悄开放,暗指花开之早。
  • 桃兼李:桃树和李树一起生长,象征着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约1040—1112),字存德,号惺斋,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农事生活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初夏时节,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季节里对美好自然、丰收希望的感受。初夏是春夏交替的时节,万物复苏,诗人在此时特意记录下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感悟。

诗歌鉴赏:

《初夏有作》是一首描绘初夏景象的诗歌,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首联“玉琯葭灰昨夜吹,日华光暖向阳枝”,通过“玉琯葭灰”描绘了初夏的微风,展现了自然的清新气息。而“日华光暖向阳枝”则通过光线的描写传达了阳光的温暖,令人感受到初夏的明媚。

接下来,诗人以“东君乱点丹青笔”描绘春天的神明像画家一样随意地为自然涂抹色彩,展现了春夏交替的生动场景。而“真宰忙挥造化椎”则暗示了造物主的忙碌,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繁荣与生机。

“红日暗长人不觉”一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日头渐长却让人无暇顾及。而“好花偷发蝶先知”则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悄然绽放,吸引了蝴蝶的注意,暗示着生命的悸动与活力。

最后两句“后园无限桃兼李,留待新恩得意时”展现了丰收的希望,桃李满园的景象让人期待着未来的美好时光。整首诗意境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初夏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琯葭灰昨夜吹:描绘了昨夜的微风,带来了植物的颗粒,象征着自然的变化。
  2. 日华光暖向阳枝:阳光洒在树枝上,表现出初夏的温暖和生机。
  3. 东君乱点丹青笔:春天的神明像画家一样在大自然中点缀色彩,展现了春天的活力。
  4. 真宰忙挥造化椎:造物主在创造万物,象征着自然的繁荣。
  5. 红日暗长人不觉:时间流逝,阳光渐长,令人感到无暇顾及。
  6. 好花偷发蝶先知:花朵悄然绽放,吸引了蝴蝶,暗示生命的灵动。
  7. 后园无限桃兼李:后园的桃李繁茂,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8. 留待新恩得意时:期待未来美好的时光,蕴含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东风比作画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变化。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初夏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人类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琯葭:象征着自然的清新。
  • 东君:代表春天的神秘力量。
  • 丹青笔:象征着色彩与创作。
  • 桃李: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阳光的温暖? A. 玉琯葭灰昨夜吹
    B. 日华光暖向阳枝
    C. 好花偷发蝶先知
    D. 后园无限桃兼李

  2. “东君乱点丹青笔”中的“东君”指的是: A. 夏天
    B. 春天
    C. 冬天
    D. 秋天

  3. 诗中“后园无限桃兼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在的无奈
    D. 对生命的绝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而夏竦的《初夏有作》则更多地表现了自然的美好与希望,二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