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郡楼望严陵钓台》

时间: 2024-10-17 20:02:36

溪上严陵古钓台,倚楼凝望自徘徊。

先生能保孤高节,英主尝师王霸才。

日暮白云迷草莽,岸平春水浸莓苔。

登临不尽微吟兴,花落东风首重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郡楼望严陵钓台
溪上严陵古钓台,
倚楼凝望自徘徊。
先生能保孤高节,
英主尝师王霸才。
日暮白云迷草莽,
岸平春水浸莓苔。
登临不尽微吟兴,
花落东风首重回。

白话文翻译:

在溪边的严陵古钓台,我倚着楼阁凝望四周,心中不禁徘徊。那位先生能够坚守孤傲的节操,英明的君主曾向他请教王霸之才。日暮时分,白云笼罩着草木,岸边的春水浸湿了莓苔。登上高处,心中微吟的兴致绵绵不绝,花瓣在东风中飘落,又一次回到此地。

注释:

  • 严陵:指严陵地区,古钓台位于此。
  • 钓台:古代渔人垂钓的地方,象征悠闲自得的生活。
  • 先生:指代高洁有节操的士人。
  • 孤高节:形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 英主:指明主,常指有才华的君王。
  • 王霸才:指统治者的才能和气魄。
  • 日暮:指太阳下山,象征时光流逝。
  • 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象征春天的生机。
  • 微吟兴:指微微吟唱的兴致。

典故解析:

  • 王霸之才:指的是古代帝王的统治能力与政治才能。该句提到英主向先生请教,暗示了士人对国家政治的重要性。
  • 白云迷草莽: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意境,白云朦胧,草木隐约,象征着一种幽静和思索的氛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田锡,字子华,号香光,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中。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田锡游历严陵时,借古钓台的意象,表达对高洁品格与自然风光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登郡楼望严陵钓台》是一首抒情诗,诗中描绘了严陵古钓台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以“溪上严陵古钓台”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画面,展现出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古老的文化遗迹。诗人站在楼上,眺望着钓台,心中充满了思绪与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先生”的描写,引出高洁的品格与伟大的才能,诗人对理想人物的向往与敬仰之情跃然纸上。尤其是“孤高节”和“王霸才”的对比,既体现了士人应有的品德,也反映了对权力与道德的思考。

日暮时分,诗人以“白云迷草莽”描绘出黄昏的朦胧,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最后两句“登临不尽微吟兴,花落东风首重回”,则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感悟与灵感,尽管花落东风,但他仍旧愿意再次回到这里,继续吟唱。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情感的厚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溪上严陵古钓台”:描述了自然景观,钓台的古老与静谧。
    2. “倚楼凝望自徘徊”:表现诗人对景色的沉思与不舍。
    3. “先生能保孤高节”:引入对理想人物的崇敬。
    4. “英主尝师王霸才”: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与评价。
    5. “日暮白云迷草莽”:描绘黄昏的意境,营造沉静氛围。
    6. “岸平春水浸莓苔”:展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7. “登临不尽微吟兴”:表达诗人内心的激荡与灵感。
    8. “花落东风首重回”:暗示对自然与人事的感慨与重返。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暮白云”和“岸平春水”形成了对称的意象。
    • 拟人:将“花落东风”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世界,使情感更加细腻。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钓台:象征悠闲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 白云:象征自由与变幻的时光。
  • 春水:象征生机与希望,春天的到来。
  • :象征美丽与脆弱,反映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溪上严陵古钓台”中的“严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一座山
    • B) 一个地区
    • C) 一条河流
  2. “日暮白云迷草莽”中的“草莽”指的是什么?

    • A) 草地
    • B) 荒原
    • C) 草木
  3. 诗中提到的“先生”是指谁?

    • A) 一位渔夫
    • B) 一位士人
    • C) 一位君王

答案

  1. B) 一个地区
  2. C) 草木
  3. B) 一位士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比较田锡的《登郡楼望严陵钓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田锡的诗更多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锡生平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