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空展孤眺,山豁双眸开。
秋色无边际,高云万里来。
可怜牧马处,霜落单于台。
边吹切肌骨,至今生暮哀。
白话文翻译:
在高空中独自眺望,视野豁然开朗。
秋天的色彩绵延无尽,远处的高云飘荡万里。
可怜那牧马的地方,霜雪已经落在孤独的台地上。
边风吹拂着肌肤,至今让我感到深深的忧伤。
注释:
- 临空:指站在高处,面对空旷的景象。
- 展:展开,指的是目光的延展。
- 豁:开阔,明亮。
- 秋色:秋天的景色,通常指色彩斑斓的自然风光。
- 可怜:令人怜惜,表露对某种景象的悲悯。
- 牧马处:牧马的地方,指农村或边疆的牧场。
- 霜落:霜降,秋冬交替时节,表示寒冷的到来。
- 边吹:边地的风,指边疆地区的冷风。
- 肌骨:身体的感觉,强调风的刺骨之冷。
- 暮哀:傍晚时的哀伤,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牧马处”可以联想到古代边疆的生活,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秋冬交替时节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锴,清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风光为主题,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索。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可能是诗人在某次出行或游历过程中所作,表达了他对秋天景色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锴的《展眺》是一首通过描绘秋天景象而引发思考的诗。诗人站在高处,目光所及,山川开阔,秋色绚丽,这样的开篇让人感受到一种视野的辽阔与心灵的开朗。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孤独与哀伤的描绘,尤其是在描写“可怜牧马处”时,秋霜的落下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中的“边吹切肌骨”则展现了秋风的刺骨,似乎在提醒读者珍惜当下,感受生命中的每一刻。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反映了人对环境的感受与思索,展现出一种悲凉而又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 第一句:临空展孤眺,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站在高处,眼前的景象开阔,显示出一种孤独而又广阔的心境。
- 第二句:山豁双眸开,强调了视野的清晰与心灵的豁达。
- 第三句:秋色无边际,用“无边际”一词,增强了秋天的美丽与辽阔感。
- 第四句:高云万里来,描绘了高远的天空,形成一种高远的意境。
- 第五句:可怜牧马处,转而描写一种凄凉的情感,带有对生活的同情与怜惜。
- 第六句:霜落单于台,意在突显孤独的境地。
- 第七句:边吹切肌骨,通过生动的形象表现秋风的寒冷。
- 第八句:至今生暮哀,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哀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高云”与“秋色”比喻为一种无尽的精神追求,展现出诗人的情怀。
- 对仗:如“临空展孤眺,山豁双眸开”,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霜”、“边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命无常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出一种 melancholic(忧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高空:象征着自由与思考。
- 秋色:代表着成熟、衰败与变化。
- 牧马处:暗示着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孤独。
- 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秋天的美景
- B. 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C. 牧马的生活
-
“边吹切肌骨”中“切”的意思是?
- A. 切割
- B. 深入
- C. 触碰
-
李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展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秋色中的孤独感,但王维更倾向于乐观的自然哲学,而李锴则更突出内心的哀伤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锴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此为《展眺》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