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间: 2025-01-04 14:34:23

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

(《别白公》)

试到第三桥,便入千顷花。

(以上并见《纪事》)

乱后见淮水,归心忽迢遥。

(《京都还汴口作》)

乍疑鲸喷浪,忽似鹢凌风。

呀呷汀洲动,喧阗里巷空。

(《竞渡》。

见《诗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句 徐凝 〔唐代〕 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 别白公试到第三桥,便入千顷花。 以上并见纪事 乱后见淮水,归心忽迢遥。 京都还汴口作 乍疑鲸喷浪,忽似鹢凌风。 呀呷汀洲动,喧阗里巷空。 竞渡。 见诗式

白话文翻译:

青山依旧,旧路仍在,白发苍苍的我醉醺醺地回到了故乡。 告别白公,试着走到第三座桥,便进入了千顷花丛之中。 这些内容都见于纪事。 战乱之后见到淮水,归乡的心情突然变得遥远而迷茫。 在京都返回汴口的路上所作。 忽然间仿佛鲸鱼喷水,又好像鹢鸟乘风飞翔。 汀洲上的动静,里巷中的空旷,都在竞渡中显现。 这些内容见于诗式。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山旧路在:青山依旧,旧时的道路还在。
  • 白首醉还乡:白发苍苍,醉醺醺地回到故乡。
  • 别白公:告别白公(可能是指某位官员或朋友)。
  • 第三桥:指具体的桥梁。
  • 千顷花:形容花丛广阔。
  • 乱后见淮水:战乱之后见到淮河。
  • 归心忽迢遥:归乡的心情突然变得遥远而迷茫。
  • 京都还汴口作:在京都返回汴口的路上所作。
  • 乍疑鲸喷浪:忽然间仿佛鲸鱼喷水。
  • 忽似鹢凌风:又好像鹢鸟乘风飞翔。
  • 呀呷汀洲动:汀洲上的动静。
  • 喧阗里巷空:里巷中的空旷。
  • 竞渡:指赛龙舟。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乡愁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经历了战乱之后,回到故乡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战乱后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归乡的情景。首句“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中间部分通过“别白公试到第三桥,便入千顷花”等句,展现了诗人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几句通过对竞渡场景的描写,反映了战乱后的社会氛围和诗人的复杂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诗人以青山和旧路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别白公试到第三桥,便入千顷花”:通过告别白公和走到第三桥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
  • “乱后见淮水,归心忽迢遥”:战乱之后见到淮河,归乡的心情突然变得遥远而迷茫。
  • “京都还汴口作”:在京都返回汴口的路上所作。
  • “乍疑鲸喷浪,忽似鹢凌风”: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
  • “呀呷汀洲动,喧阗里巷空”:通过对竞渡场景的描写,反映了战乱后的社会氛围和诗人的复杂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乍疑鲸喷浪,忽似鹢凌风”中的鲸喷浪和鹢凌风,形象生动。
  • 拟人:如“归心忽迢遥”中的归心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战乱后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故乡和稳定。
  • 旧路:象征回忆和过往。
  • 白首:象征晚年和时光流逝。
  • 千顷花:象征美好时光和繁荣。
  • 淮水:象征战乱和变迁。
  • 鲸喷浪、鹢凌风:象征动荡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山旧路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眷恋 B. 对战乱的感慨 C.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D. 对京都的向往

  2. “别白公试到第三桥,便入千顷花”中的“千顷花”象征什么? A. 战乱 B. 繁荣 C. 变迁 D. 动荡

  3. “乱后见淮水,归心忽迢遥”中的“归心忽迢遥”表达了什么? A. 对故乡的深情 B. 对战乱的感慨 C.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D. 对京都的向往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战乱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徐凝的《句》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战乱的感慨,但徐凝的诗更加简洁,而杜甫的诗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