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妙喜寺》

时间: 2025-01-01 21:11:59

清风袅袅越水陂,远树苍苍妙喜寺。

自有车轮与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风袅袅越水陂,远树苍苍妙喜寺。 自有车轮与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

白话文翻译:

清风轻柔地越过水边的坡地,远处的树木苍翠,指向那妙喜寺。 虽然有车轮和马蹄的痕迹,却从未到达过这波心之地。

注释:

  • 清风袅袅:形容风轻柔地吹拂。
  • 越水陂:越过水边的坡地。
  • 远树苍苍:远处的树木显得苍翠。
  • 妙喜寺: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
  • 车轮与马蹄:指交通工具的痕迹。
  • 波心地:比喻心中的境界或未曾触及的内心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妙喜寺途中的景色和心境,表达了对未曾触及的内心深处的向往和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清风袅袅”和“远树苍苍”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的“妙喜寺”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目的地,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后两句“自有车轮与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即使有外在的行动和痕迹,也未必能触及内心的真实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风袅袅越水陂”:清风轻柔地吹过水边的坡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氛围。
  2. “远树苍苍妙喜寺”:远处的树木苍翠,指向那妙喜寺,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延伸和心理上的期待。
  3. “自有车轮与马蹄”:虽然有交通工具的痕迹,但这些外在的行动并不能真正触及内心的深处。
  4. “未曾到此波心地”:比喻心中的境界或未曾触及的内心深处,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波心地”比喻内心的境界或未曾触及的内心深处。
  • 对比:通过“车轮与马蹄”和“波心地”的对比,强调了外在行动与内心感受的差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强调了外在行动与内心感受的差异,体现了对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 清风袅袅:轻柔的风,象征宁静和自然之美。
  • 远树苍苍:苍翠的树木,象征远方的期待和内心的向往。
  • 妙喜寺:寺庙名称,象征内心的追求和精神寄托。
  • 波心地:比喻内心的境界,象征未曾触及的内心深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妙喜寺”是指什么? A. 一个地理上的目的地 B. 一个比喻 C. 一个历史事件 D. 一个神话传说

  2. 诗中的“波心地”比喻什么? A. 内心的境界 B. 地理上的地点 C. 历史事件 D. 神话传说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徐凝的《将至妙喜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徐凝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探索和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徐凝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