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鹦鹉 徐凝 〔唐代〕 毛羽曾经剪处残,学人言语道暄寒。 任饶长被金笼阖,也免栖飞雨雪难。
白话文翻译: 它的羽毛曾经被剪得残缺不全,却学会了人类的语言来表达温暖与寒冷。 尽管它总是被关在金笼子里,但至少避免了在雨雪中艰难飞翔的困境。
注释:
- 毛羽:指鹦鹉的羽毛。
- 剪处残:指羽毛被剪得残缺不全。
- 道暄寒:用人类的语言表达温暖与寒冷。
- 任饶:尽管,即使。
- 金笼阖:金制的笼子,阖指关闭。
- 栖飞:指鹦鹉在自然环境中的飞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细节。这首诗通过对鹦鹉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徐凝在观察鹦鹉时,联想到人类社会中的自由与束缚,从而产生的创作灵感。诗中通过对鹦鹉的描绘,隐喻了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无奈和选择。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鹦鹉为题材,通过对其羽毛被剪、学人言语、被关金笼的描写,展现了鹦鹉的特殊处境。诗中“毛羽曾经剪处残”一句,既描绘了鹦鹉的外貌特征,也隐喻了其受到的束缚。“学人言语道暄寒”则进一步以鹦鹉学舌的特性,暗示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最后两句“任饶长被金笼阖,也免栖飞雨雪难”,则通过对比,表达了鹦鹉虽受困于金笼,但避免了自然环境中的艰难,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毛羽曾经剪处残”:描绘了鹦鹉羽毛被剪的情景,暗示了其受到的限制和束缚。
- “学人言语道暄寒”:通过鹦鹉学舌的特性,表达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
- “任饶长被金笼阖”:描述了鹦鹉被关在金笼中的状态,强调了其受困的境遇。
- “也免栖飞雨雪难”:通过对比,表达了鹦鹉虽受困,但避免了自然环境中的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鹦鹉的羽毛被剪,比喻其受到的束缚。
- 拟人:鹦鹉学人言语,赋予了鹦鹉人类的特性。
- 对比:通过鹦鹉被关金笼与自然环境中的艰难进行对比,突出了主题。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鹦鹉的描写,隐喻了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与束缚,以及在选择中的无奈和妥协。
意象分析:
- 毛羽:象征鹦鹉的外貌和自由。
- 金笼:象征束缚和保护。
- 学人言语:象征适应和功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毛羽曾经剪处残”一句,描绘了鹦鹉的什么特征? A. 羽毛美丽 B. 羽毛残缺 C. 羽毛柔软
- “学人言语道暄寒”中的“道暄寒”指的是什么? A. 鹦鹉说话 B. 鹦鹉表达温暖与寒冷 C. 鹦鹉唱歌
- 诗中“任饶长被金笼阖”表达了鹦鹉的什么状态? A. 自由飞翔 B. 被关在金笼中 C. 在雨雪中飞翔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鹦鹉洲》:通过描写鹦鹉洲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 杜甫《鹦鹉》:通过对鹦鹉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徐凝的《奉和鹦鹉》与李白的《鹦鹉洲》:两者都以鹦鹉为题材,但徐凝的诗更多地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的主题,而李白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读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徐凝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