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弓》

时间: 2024-12-29 17:33:02

结束拟从戎,秋堂试宝弓。

角寒开拒手,弦劲响流空。

巧羽穿杨技,神夸饮羽功。

挽强吾有待,狐兔莫争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试弓
刘子翚 〔宋代〕

结束拟从戎,秋堂试宝弓。
角寒开拒手,弦劲响流空。
巧羽穿杨技,神夸饮羽功。
挽强吾有待,狐兔莫争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结束了征战的打算,在秋天的厅堂中试射自己的宝弓。寒风吹拂,手心微凉,拉弓的弦响亮而清脆,仿佛在空中流动。技艺高超的箭术,令我在众人面前自豪,能够轻易地射穿飞鸟。而今我仍需锤炼技艺,不与狡猾的狐狸和兔子争夺胜利。

注释

  • 从戎:指从军,参军作战。
  • 秋堂:秋天的厅堂,这里指的是一个宽敞的地方,适合试弓。
  • 拒手:手心抵挡寒风的感觉。
  • 弦劲:弓弦力量强劲,拉开时声音清脆。
  • 巧羽穿杨:形容箭术高超,能够准确地射中目标。
  • 饮羽功:指箭术出众,像是饮下飞鸟的羽毛。
  • 挽强:拉弓的力量。
  • 狐兔:比喻狡猾的狐狸和兔子,代表竞争对手。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巧羽穿杨”可以追溯到古代射箭的技艺,常用于比喻高超的技艺和准确的判断。在古代,射箭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军事技能,也是士人展现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仲明,号惭愧,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闻名,常常反映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人可能通过试弓的方式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试弓》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试弓的过程,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个人技艺的追求。诗中“结束拟从戎”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战乱生活的厌倦,渴望归于平静的生活。而“秋堂试宝弓”则展现了诗人对射箭技艺的自信与骄傲。在描绘试弓的细节时,作者用“角寒开拒手”生动地刻画出寒风中的孤独感,令人感同身受。

接着,诗人运用“巧羽穿杨技,神夸饮羽功”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精湛的箭术,显示出一种自豪与骄傲,而“挽强吾有待,狐兔莫争雄”则引申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不愿与弱小的对手争斗,表现出一种高远的志向。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技艺,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过去的告别,也有对未来的展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结束拟从戎: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决定不再参军的决心。
  2. 秋堂试宝弓:在凉爽的秋季,诗人选择在厅堂中试射弓箭,象征着一种新开始。
  3. 角寒开拒手:描绘出秋风的寒意,带来一种孤独感。
  4. 弦劲响流空:弓弦拉开时的声音清脆响亮,象征着力量与自信。
  5. 巧羽穿杨技:展示了诗人高超的箭术,暗指他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6. 神夸饮羽功:诗人自豪于自己的技艺,像是能够轻松射中飞鸟。
  7. 挽强吾有待:表达了诗人仍需不断努力的态度。
  8. 狐兔莫争雄:强调不愿与小角色争斗,展现出诗人心中更高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技艺高超的箭术比喻为“饮羽”,表达自信。
  • 拟人:将弓箭描写得有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试弓这一行为,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技艺的自豪,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个人成长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弓:象征力量与技艺,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 秋堂:代表宁静的环境,与战争的喧嚣形成对比。
  • 狐狸与兔子:象征竞争与较量,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巧羽穿杨”指的是什么?

    • a) 射箭技巧
    • b) 书法艺术
    • c) 画画能力
  2. 诗人对从军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渴望从军
    • b) 厌倦从军
    • c) 无所谓
  3. 诗中“狐兔莫争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与众争斗
    • b) 追求高远
    • c) 随波逐流

答案

  1. a) 射箭技巧
  2. b) 厌倦从军
  3. b) 追求高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诗作,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 《夜泊牛斗星》:李白的诗作,展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试弓》中的归属感形成对比。
  • 《春望》:杜甫的诗作,反映出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刘子翚的厌倦感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关于宋代诗歌的详细背景与分析。
  • 《古诗文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帮助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