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评事》

时间: 2025-01-01 15:27:16

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

入夜笳声含白发,

报秋榆叶落征衣。

城临战垒黄云晚,马渡寒沙夕照微。

此别不应书断绝,满天霜雪有鸿飞。

意思解释

送裴评事

作者: 薛逢 〔唐代〕

原文展示:

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
入夜笳声含白发,报秋榆叶落征衣。
城临战垒黄云晚,马渡寒沙夕照微。
此别不应书断绝,满天霜雪有鸿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裴评事的送别。裴评事在边塞工作,精通军事,只想着平定边疆的事,心中并没有归乡的打算。夜里,笳声悲切,仿佛在诉说着他的白发和征战的疲惫;秋天的榆树叶落下,似乎也在为他穿上的征衣感到忧伤。城墙边的战垒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苍凉,马儿走过寒沙,夕阳的余晖微弱而模糊。此番离别,不必在信中写下绝交的话,因为满天的霜雪中,鸿雁在飞,依旧可以传递思念。

注释:

  • 塞垣: 边塞的城墙。
  • 从事: 在这里指的是官员。
  • 识兵机: 精通军事。
  • 平戎: 平定边疆的叛乱。
  • 笳声: 笳是一种乐器,通常在战争中用来号召士兵。
  • 征衣: 战袍,指征战所穿的衣服。
  • 战垒: 战斗的阵地。
  • 寒沙: 寒冷的沙地。
  • 鸿飞: 鸿雁飞翔,象征着思念和远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逢,字文清,号山人,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以边塞诗为主,描写战争、边塞风光及士人的忧愁。薛逢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背景是边疆局势动荡不安。裴评事作为一名负责军事的官员,常年驻守边塞,作者借送别之际,抒发对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诗歌鉴赏:

《送裴评事》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边塞诗。诗的开头便直入主题,展现裴评事的职责与理想,显示出他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第二联通过夜晚的笳声和秋榆叶的落下,渲染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白发和征衣的描写更是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战斗的艰辛。接下来的描写,城临战垒与马渡寒沙,勾画出边塞的苍凉与不易,体现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最后两句则是对离别的反思,尽管离别似乎要断绝联系,但鸿雁飞翔的意象又带来一丝希望,象征着友谊的长存与思念的传递。整首诗在忧伤中流露出坚韧与希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友人的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塞垣从事识兵机: 边塞的官员熟悉军事战略。
  2. 只拟平戎不拟归: 他只想着平定边疆,不打算返回故乡。
  3. 入夜笳声含白发: 夜晚的笳声中带着战士的忧愁与白发的无奈。
  4. 报秋榆叶落征衣: 秋天的榆树叶落下,似乎在诉说着征战的辛劳和忧愁。
  5. 城临战垒黄云晚: 城墙靠近战垒,黄昏的云彩显得阴沉。
  6. 马渡寒沙夕照微: 马儿走过寒冷的沙地,夕阳的余晖微弱而模糊。
  7. 此别不应书断绝: 这次离别不必写信断绝关系。
  8. 满天霜雪有鸿飞: 天空中满是霜雪,鸿雁在飞,象征着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 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句更加整齐。
  • 象征: 鸿飞象征着思念和友谊的传递。
  • 拟人: 笳声似乎在诉说,赋予了无生命的声音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反映了士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离别之际的深情与思念,传达出人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向往和平与团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塞垣: 象征着边疆的防线与安全。
  • 白发: 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战斗的艰辛。
  • 榆叶: 代表着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
  • 寒沙: 体现出边疆的荒凉与冷酷。
  • 鸿飞: 代表着思念和连接着远方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笳声”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鸟
    C. 一种花

  2. “马渡寒沙夕照微”中,马儿走过的是什么地方? A. 温暖的沙滩
    B. 寒冷的沙地
    C. 温柔的水面

  3. 诗人认为这次离别应该如何处理? A. 书写绝交信
    B. 继续保持联系
    C. 忘记对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送裴评事》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前者侧重于边塞的孤独与责任,而后者则突出离别的豪情与壮志。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显忧伤,后者则充满豪情与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