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缄归扬州》
时间: 2025-01-17 10:32: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卢缄归扬州
—— 薛逢 〔唐代〕
曾向雷塘寄掩扉,
荀家灯火有馀辉。
关河日暮望空极,
杨柳渡头人独归。
隋苑荒台风袅袅,
灞陵残雨梦依依。
今年春色还相误,
为我江边谢钓矶。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雷塘寄托思念,
荀家的灯火依然闪烁。
关河日暮,望着天空的尽头,
杨柳岸边,独自一人归去。
隋朝的园林已成荒台,微风轻拂,
灞陵的雨水,依依梦中纠缠。
今年春色又让我误会,
为我在江边的钓矶,送上离别的情意。
注释:
- 雷塘:指某个地方的塘,因雨水而得名,常用于寄托思念。
- 荀家:指荀子的家,荀子为战国时期的哲学家,灯火表示温暖的家庭环境。
- 关河:形容关隘和河流,象征两地的距离与思念。
- 杨柳渡头:杨柳常象征离别,渡头即渡口,此处表示归家的路上。
- 隋苑荒台:隋朝的园林如今已成废墟,象征往日繁华的消逝。
- 梦依依:形容梦境中的思念情愫。
- 谢钓矶:谢指谢安,钓矶是钓鱼的地方,代表诗人对江边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逢,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卢缄归扬州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送卢缄归扬州》是一首表现离别情感的诗作,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开头提到“曾向雷塘寄掩扉”,用雷塘的意象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寄托,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情感的细腻。接着“荀家灯火有馀辉”,灯火的温暖感与友人即将离去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一阵惆怅。
在描写日暮时分的“关河日暮望空极”中,诗人通过“关河”二字,既是一种地理环境的描写,也隐喻了离别时的心境,令人倍感孤独与无助。而“杨柳渡头人独归”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杨柳的意象常常与离别相联系,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荒台和梦境的描绘,进一步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往日繁华的消逝,展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这种情感在“今年春色还相误”中得到了升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情感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向雷塘寄掩扉:我曾在雷塘寄托思念,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 荀家灯火有馀辉:荀家的灯火依然闪烁,象征温暖的家庭。
- 关河日暮望空极:在关河边日暮时分,望着空旷的天空,感到一种孤独。
- 杨柳渡头人独归:在杨柳岸边独自归去,突显离别的孤寂。
- 隋苑荒台风袅袅:隋朝的园林已成废墟,风轻轻拂过,象征往日繁华的消逝。
- 灞陵残雨梦依依:灞陵的雨水,梦中依然思念,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今年春色还相误:今年春天的美景让我感到误会,暗示对未来的迷惘。
- 为我江边谢钓矶:为我在江边的钓矶,寄托对友人的情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杨柳渡头”,比喻离别的情感。
- 拟人:如“灯火有馀辉”,赋予灯火以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离别的惆怅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光流逝与往日繁华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雷塘:象征思念与寄托。
- 荀家灯火:象征温暖的家庭与情感寄托。
- 杨柳:代表离别与情感的柔弱。
- 隋苑荒台:象征往日的繁华已逝。
- 灞陵残雨:代表对过去的追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哪一意象代表着离别? a) 雷塘
b) 杨柳
c) 灞陵 -
“荀家灯火有馀辉”中“灯火”象征着什么? a) 寂寞
b) 温暖的家庭
c) 远方的路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a) 风
b) 雨
c) 杨柳与荀家灯火
答案:
- b) 杨柳
- b) 温暖的家庭
- c) 杨柳与荀家灯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旅途的艰辛。
- 《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清晨的美丽与旅途的壮丽,情感更显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