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郡斋有感》

时间: 2025-01-04 11:16:03

白日贪长夜更长,百般无意更思量。

三冬不见秦中雪,

九日惟添鬓畔霜。

霞泛水文沈暮色,树凌金气发秋光。

楼前野菊无多少,一雨重开一番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郡斋有感
作者: 薛逢 〔唐代〕

白日贪长夜更长,
百般无意更思量。
三冬不见秦中雪,
九日惟添鬓畔霜。

霞泛水文沈暮色,
树凌金气发秋光。
楼前野菊无多少,
一雨重开一番黄。

白话文翻译:

白天贪恋着漫长的夜晚,
心中无意却不断思虑。
三冬以来未见秦地的雪,
九月九日只是让鬓边增添霜白。

霞光洒在水面上,沉浸在暮色之中,
树木在金色气息中呈现秋光。
楼前的野菊花不算很多,
一场雨后再开出一片黄花。

注释:

  • 白日: 明亮的白天。
  • 贪长: 贪恋、留恋长夜。
  • 三冬: 指冬季的三个月。
  • 秦中雪: 指陕西地区的雪,秦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 九日: 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
  • 鬓畔霜: 鬓边的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
  • 霞泛水文: 霞光照耀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 重开一番黄: 指雨后野菊再次盛开,展现出新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梦符,号清风,唐代诗人,生于四川,后居长安。薛逢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九日郡斋有感》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诗人因身处喧嚣的郡斋,思绪纷扰,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有着深刻的感悟。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团圆,诗人在此时的感慨,更显孤独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薛逢的《九日郡斋有感》是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描绘秋天的景色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对白昼和夜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索,仿佛在说即使白天再长,夜晚依旧会更漫长,时间的流逝让他倍感压力。接下来的三句提到秦地的雪与鬓边的霜,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岁月的无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秋天的美丽。霞光和暮色交织,树木透出金色的光辉,自然的美和生命的气息在此刻交汇。最后,野菊虽不多,却在雨后重开,象征着生命的韧性和希望,尽管岁月流逝,生命仍会在某个时刻重新焕发活力。这种抒情与写景的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又不失自然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日贪长夜更长: 白天与夜晚的对比,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2. 百般无意更思量: 心中无意,却不由自主地思考,体现内心的矛盾。
  3. 三冬不见秦中雪: 描述未见雪的失落,象征对过去的怀念。
  4. 九日惟添鬓畔霜: 重阳节的到来让诗人感受到衰老的无奈。
  5. 霞泛水文沈暮色: 描绘自然美景,展现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6. 树凌金气发秋光: 秋天的树木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金光闪闪,表现秋天的丰收与美好。
  7. 楼前野菊无多少: 简单的场景刻画,传达出凋零后的孤寂。
  8. 一雨重开一番黄: 雨后的野菊重新绽放,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对比: 白昼与夜晚的对比,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慨。
  • 象征: 鬓边的霜象征着岁月的无情,野菊重开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 比喻: “霞泛水文”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秋天的美丽与生命希望的赞美,寄托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 象征时间的流逝。
  • 鬓畔霜: 象征衰老与岁月的无情。
  • 霞光: 象征美好与宁静的时刻。
  • 野菊: 象征生命的韧性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冬”是指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D. 秋季

  2. 诗人通过什么象征来表现岁月的流逝? A. 水文
    B. 鬓畔霜
    C. 野菊
    D. 秋光

  3. “一雨重开一番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希望
    C. 绝望
    D. 惆怅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将《九日郡斋有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首诗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薛逢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而王维则以宁静的自然景象表现出内心的安宁与和谐。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各有所长,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