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先圣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白话文翻译
先贤留下的教导是:要担忧道德的缺失,而不是担忧生活的贫困。
注释
- 先圣:指古代的圣人,通常指孔子等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遗训:遗留下来的教诲或教导。
- 忧道:担心道德的缺失或社会风气的败坏。
- 忧贫:担心生活的贫困。
典故解析
这首诗的主题来源于儒家思想,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先圣的教导提醒人们关注道德修养,而不是物质的匮乏,反映出儒家对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铢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诗作多以简洁明快、意蕴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关注社会伦理和人文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经济逐渐发展,但也伴随着道德观念的冲突。在这种背景下,诗人试图提醒人们关注道德的培养,而非物质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短而富有哲理,表面上看似简单的两句,实际上内涵深刻。它通过强调“忧道”而非“忧贫”,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道德的重视。诗中的“道”指的是伦理道德与人的行为规范,而“贫”则是指物质的贫乏。通过对比,诗人呼吁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上,而不是过分担忧物质条件的不足。
在宋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物质生活相对富裕,但随之而来的道德观念的模糊与社会风气的下滑,使得黄铢的这首诗更显得有其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对道德与物质关系的思考,也是一种对社会风气的警醒。诗的简练之美让人深思,读后令人反思自身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圣有遗训:这里提到的“先圣”即历史上被尊崇的圣人,强调他们的教诲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 忧道不忧贫:对比中,“忧道”显示出对社会责任和个人品德的关注,而“不忧贫”则强调生活的物质条件并非最重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忧道”和“忧贫”的对比,突出了道德与物质的关系。
- 简约:诗句虽短,却蕴含深意,体现了诗人极简的表达风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在生活中应更关注内在修养而非外在物质。它反映了宋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一个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象征着伦理、道德、真理,代表了人们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 贫:象征着物质的匮乏,反映出生活条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先圣”指的是哪个群体?
- A. 先知
- B. 圣人
- C. 皇帝
- D. 诗人
-
填空题:诗中强调要“忧道不忧__”。
-
判断题:诗中认为物质生活的贫困比道德的缺失更重要。(对/错)
答案:
- B
- 贫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孔子的言论,强调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
- 《孟子》:孟子在其作品中也多次提到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在物质与精神的对比中,李白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放态度,而黄铢则更注重道德的教导。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关注生活困苦,但杜甫更多表现的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悲悯,而黄铢的立足点则在于道德的引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黄铢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论语》:探讨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