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吟送李茂容归莆》
时间: 2025-01-01 17:44: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草吟送李茂容归莆
作者: 黄仲昭 〔明代〕
都门积雨晴,芳草增新翠。
岐路送君行,感之发长喟。
与君客京华,芳草几荣瘁。
草色自年年,王孙归未遂。
高堂伤别离,昕夕几行泪。
客心自凄然,况与芳草对。
君今别我去,所恨不同队。
安能若芳草,处处随君骑。
凭君向高堂,寄声一相慰。
游子倦风尘,久动乡关思。
早晚谢簪缨,归卧云中寺。
众草歇芳时,行人会当至。
白话文翻译
都城的雨停了,阳光照耀下,芳草更加翠绿。
在岔路口送君远行,感慨之下我长叹一声。
和你一同在京城做客,芳草经历了多少荣枯。
草色每年都在变化,王孙却始终未能归来。
高堂之上,离别让人伤感,晨昏之间泪水流淌。
旅人的心情本就凄凉,更何况与芳草相对。
你今日离我而去,所恨的是不能同行。
怎能像芳草,处处都随你骑行。
请你向高堂寄去一声问候,给我一点安慰。
游子疲惫于风尘,早已思念故乡。
早晚我要辞去官职,归卧在云中的寺庙。
众草在芳菲的时节休息,行人终会相聚。
注释
- 都门:指都城,古代指的是京城。
- 积雨晴:积聚的雨水停下来,天气变晴。
- 芳草:指春天的草,象征生机和希望。
- 岐路:分岔的道路,寓意分别。
- 王孙:古代贵族子弟,常用来指代游子。
- 高堂:指高大的厅堂,象征家或故乡。
- 昕夕:早晨和傍晚,指时间的流逝。
- 簪缨:指官职,象征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仲昭,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见长,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离别、思乡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李茂容归故乡莆田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离别的普遍情感。
诗歌鉴赏
《芳草吟送李茂容归莆》是一首充满离愁别恨的送别诗。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象和芳草的生机,诗人以自然的变化映衬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开篇“都门积雨晴,芳草增新翠”不仅描绘了一幅清新宜人的画面,更为后面的情感铺垫了基调。接着“岐路送君行,感之发长喟”,诗人将离别的愁绪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古代诗歌中,草常常寓意着生机与希望,然而在此诗中,草色的变化却引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感伤。诗中反复提到的“芳草”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际关系和人生命运的隐喻。同时,诗人对“君”的思念和对“王孙归未遂”的感慨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诗人的“游子倦风尘,久动乡关思”道出了每位旅人的心声,最后以“众草歇芳时,行人会当至”结束,留给读者一种期待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都门积雨晴,芳草增新翠:描绘雨后明朗的景象,草色更加鲜艳。
- 岐路送君行,感之发长喟:在分岔路口送别朋友,感慨万千,长叹一声。
- 与君客京华,芳草几荣瘁:回忆与友人在京城的日子,芳草的荣枯象征人事的变迁。
- 草色自年年,王孙归未遂:草色虽年年常在,王孙却始终未能归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高堂伤别离,昕夕几行泪:在高堂之上,离别之痛让诗人流下泪水。
- 客心自凄然,况与芳草对:旅人的心情本就凄凉,更加感觉到孤独。
- 君今别我去,所恨不同队:离别时的遗憾,心中所恨的是不能同行。
- 安能若芳草,处处随君骑:希望能像芳草般随处伴随君行。
- 凭君向高堂,寄声一相慰:请君向高堂寄去问候,以此安慰自己。
- 游子倦风尘,久动乡关思:游子因长期奔波而感到疲惫,思念故乡。
- 早晚谢簪缨,归卧云中寺:期待早日辞去官职,归隐云中的寺庙。
- 众草歇芳时,行人会当至:在草木繁盛的时节,行人终将相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心情比作草的荣枯。
- 拟人:草色自年年,赋予草以生命的情感。
- 对仗:如“昕夕几行泪”,展现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离别的主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生机与希望,亦象征着离别后对过去的怀念。
- 高堂:象征家与故乡,表达对归属感的渴望。
- 雨晴:象征人生的波折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草”象征什么?
- A. 生机与希望
- B. 伤感与离别
- C. 富贵与荣耀
-
“君今别我去,所恨不同队”中“不同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不满
- B. 对离别时无法同行的遗憾
- C. 对生活现状的无奈
-
诗中的“高堂”指代什么?
- A. 朋友的家
- B. 诗人的家
- C. 古代的官署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甫入京》: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送杜甫入京》:同样是送别诗,但李白表达了对朋友前途的祝愿,而黄仲昭更加强调离别的伤感。
- 王之涣《登鹳雀楼》:在思乡情怀上,两者都有所体现,但前者更突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