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贫》

时间: 2024-12-29 21:37:38

老作清时版籍民,深耕迨及故山春。

熟思岂是天贫我,妄计还忧鬼笑人。

但使甑中余麦饭,何妨涧底采荆薪。

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瞿昙问宿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贫
——陆游

老作清时版籍民,
深耕迨及故山春。
熟思岂是天贫我,
妄计还忧鬼笑人。
但使甑中余麦饭,
何妨涧底采荆薪。
此穷正坐清狂尔,
莫向瞿昙问宿因。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的时代,我已老成一个贫苦的农民,
辛勤耕作到春天又到了故乡的山头。
我怎么会认为这是天注定的贫穷呢?
无谓的忧虑只会让人被鬼神所笑。
只要锅中还有一些剩余的麦饭,
在溪水边采些荆条做柴火又何妨?
这穷困正是我清醒狂放的状态,
不要去向虚无缥缈的佛问我宿命的因缘。

注释

  • 老作:年老时成为。
  • 版籍民:指农民,标明身份。
  • 深耕:指深入地耕作。
  • 岂是:难道是。
  • 妄计:无谓的担心、猜测。
  • 鬼笑人:指被人和鬼神嘲笑。
  • 甑中:古代蒸饭的器具,意指锅中。
  • 荆薪:用荆条做的柴火。
  • 瞿昙:指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生于浙江绍兴,历任多种官职。其诗词作品以豪放激昂、忧国忧民著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创作背景

《苦贫》写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乱、个人困顿之际。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无奈与坚韧,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歌鉴赏

《苦贫》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贫困的独特理解与态度。全诗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贫困带来的心理影响。开篇即以“老作清时版籍民”自述身份,揭示了他的生活状态。诗人并未沉浸在对贫穷的悲叹中,而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自省和坚韧的态度。

第二联“熟思岂是天贫我,妄计还忧鬼笑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陆游认为贫穷并非命中注定,而是人自身的态度与努力所决定的。这里表现出对命运的不屈服,反映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后面几句中,诗人提到“甑中余麦饭”,显示出一种知足常乐的思想,认为只要生活中还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就应该心安理得,不必过度焦虑。最后一句“莫向瞿昙问宿因”则是对佛教宿命论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意志的坚持。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对贫穷、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贫困、追求内心富足的精神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作清时版籍民:自述年老,身为贫苦的农民,表明对身份的接受。
  2. 深耕迨及故山春:辛勤耕作,直至春天再次来临,表达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执着。
  3. 熟思岂是天贫我:思考贫困并非上天的安排,反映出对命运的质疑。
  4. 妄计还忧鬼笑人:不必要的忧虑只会被外界(鬼神)所嘲笑,强调心态的重要。
  5. 但使甑中余麦饭:只要生活有基本的保障,便能心安。
  6. 何妨涧底采荆薪:采集荆条做柴火,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7. 此穷正坐清狂尔:贫穷的状态反而让人更加清醒,显现出一种洒脱。
  8. 莫向瞿昙问宿因:不要去向佛陀询问命运的因果,强调个人的努力与选择。

修辞手法

  • 对比:贫穷与内心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深度。
  • 反问:使用反问句式,增强思考的力度。
  • 排比:句式的整齐与变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自我反省与努力的重要性,体现出陆游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命运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 老作版籍民:象征着社会底层的生活,体现了诗人的身份。
  • 麦饭:象征基本的生活保障,代表着知足常乐的态度。
  • 荆薪:象征着生活中的艰辛与努力,体现出追求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陆游在诗中如何看待贫困?

    • A. 认为是命中注定
    • B. 认为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 C. 认为是社会造成的
  2. 填空题:在诗中,陆游提到“只要锅中还有一些_____”,以表达他对生活的满足感。

  3. 判断题: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佛教宿命论的完全认同。(对/错)

答案

  1. B
  2. 麦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贫困吟》(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陆游《苦贫》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陆游强调个人的努力与态度,而白居易则更关注自然与生命的循环,展现了不同的哲学视角。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