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少林寺》

时间: 2025-01-19 19:48:46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歌游宝地,
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
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
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
山蝉处处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览少林寺的情景。长歌唱着游览这个宝地,倚靠在美丽的珠林边上。雁塔在风霜中显得古老,龙池则沉浸在深厚的岁月中。绀园在傍晚时分显得清澈明亮,碧殿下的秋阴则让人感到静谧。归路上,烟霞笼罩着晚霞,山中的蝉鸣此起彼伏,令人陶醉。

注释:

  • 长歌:指长声歌唱,表达心中的豪情。
  • 宝地:指少林寺,因其历史悠久而被称为宝地。
  • 徙倚:倚靠、依偎之意。
  • 珠林:指寺内的景观,象征美好和珍贵。
  • 雁塔:指大雁塔,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建筑。
  • 龙池:少林寺内的一处池塘,象征深邃的历史。
  • 绀园:指寺内的园林,傍晚时分显得格外美丽。
  • 碧殿:指寺内的殿宇,秋天的阴影让人感到宁静。
  • 烟霞:指晚霞中的云雾,渲染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山蝉:指山中的蝉鸣,丰富了自然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佺期(约720年-约785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山人,著有《沈子云集》,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其作品风格清新,意境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沈佺期游览少林寺期间,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象征,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吟咏。

诗歌鉴赏:

《游少林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游记诗,展现了作者的游览情景与内心感受。开篇以“长歌游宝地”引入,诗人不仅在游览,更在以歌声表达对这片圣地的热爱与赞美。接下来,诗中提到的“雁塔”与“龙池”,是少林寺的标志性建筑与景观,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尤其是“风霜古”和“岁月深”,通过对比展现了岁月的积淀。而后面的“绀园澄夕霁”和“碧殿下秋阴”,则描绘了夕阳下的庭院与殿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末尾的“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将游览的情景与归途的宁静结合,表现出一种由外及内的情感升华。诗人在归途中感受到的自然之声,似乎在回应他内心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歌游宝地:表现诗人对少林寺的赞美与敬仰。
  • 徙倚对珠林:描绘了诗人倚靠在美丽的环境中,享受这一刻的悠闲。
  • 雁塔风霜古:通过“风霜”强调了雁塔的古老与沧桑。
  • 龙池岁月深:表现出龙池的深邃与历史的厚重。
  • 绀园澄夕霁:傍晚的园林清澈明亮,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碧殿下秋阴:秋阴下的殿宇显得幽静,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 归路烟霞晚:描绘归途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 山蝉处处吟:山中的蝉鸣,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动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少林寺比喻为“宝地”,表现出其珍贵与重要。
  • 对仗:如“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工整而和谐。
  • 拟人:通过“山蝉处处吟”,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少林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历史积淀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歌:象征豪情与热爱。
  • 宝地:象征珍贵的文化遗产。
  • 雁塔、龙池: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时间的故事。
  • 绀园、碧殿: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现出和谐美。
  • 烟霞、山蝉: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雁塔”是指什么?

    • A. 一种鸟类
    • B. 唐代著名的佛教建筑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乐器
  2. “归路烟霞晚”中的“烟霞”指的是什么?

    • A. 云雾
    • B. 炊烟
    • C. 秋天的落叶
    • D. 光阴的流逝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A. 雁塔
    • B. 龙池
    • C. 山蝉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沈佺期的《游少林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沈佺期更注重历史的厚重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融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