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张别驾新斋
孟浩然 〔唐代〕
世业传珪组,江城佐股肱。
高斋征学问,虚薄滥先登。
讲论陪诸子,文章得旧朋。
士元多赏激,衰病恨无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感慨与思考。诗中提到,家世传承的美德和能力在江城得以延续;高雅的书斋求学问,虽然表面上显得虚华,却未必能够真正获得成就。与众多学子讨论学问,自己写的文章也得到了老朋友的欣赏。然而,身为士人的自己因衰老和疾病而无力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无奈。
注释
- 世业:指家族的传统事业和美德。
- 珪组:珪,古代的权力象征,组指的是联结的意思,意指家世的传承。
- 江城:指长江沿岸的城市,这里特指作者所生活的地方。
- 股肱:比喻重要的助手或支持者。
- 高斋:指高尚的书斋,象征求知的场所。
- 虚薄:表面上的空洞和薄弱。
- 滥先登:滥,指泛滥;先登,指先行者,暗指一些不值得的人也能获得成就。
- 士元:士人,知识分子。
- 多赏激:指受到很多的赞赏和激励。
- 衰病:衰弱和生病,表达作者的身体状况。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特别显著的历史典故,但涉及到的“士元”一词可以理解为对士人的一种普遍称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南山,唐代著名诗人,生于襄阳。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和谐美。孟浩然和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流派的代表,诗风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孟浩然晚年,正值他志向未酬、身体衰弱之时。诗人常常在友人的宴会上作诗,因此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未能施展的感慨,也反映出他对友人和学术生活的珍重。
诗歌鉴赏
《宴张别驾新斋》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孟浩然在诗中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诗的开头提到“世业传珪组”,说明了作者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族的传统美德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感受到“虚薄滥先登”的现实,意识到即使努力追求学问,未必能获得应有的认可与成就。与众多年轻学子讨论时,他内心依然渴望能够展现自己,但“衰病恨无能”的无力感又让他倍感失落。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孟浩然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情感,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中尤为真实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业传珪组:传承家族的美德和事业。
- 江城佐股肱:在江城这地方,能够成为他人的得力助手。
- 高斋征学问:在高雅的书斋中求取学问。
- 虚薄滥先登:表面上显得空洞,真正有才华的人却难以出人头地。
- 讲论陪诸子:与年轻学子们讨论学问。
- 文章得旧朋:自己的文章得到了老朋友的欣赏。
- 士元多赏激:士人们常常受到赞赏和激励。
- 衰病恨无能:因衰弱和疾病而感到遗憾,无法施展才华。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高斋征学问”与“虚薄滥先登”。
- 比喻:用“股肱”比喻朋友和助手的支持。
- 反语:通过“虚薄滥先登”表面看似赞美,实际上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知识与无能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知识和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人虽然在精神上渴望追求学问,但因年老体衰而无力追求,内心涌动着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知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斋:象征求知的理想场所。
- 江城:代表诗人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
- 股肱:比喻朋友和支持者,象征友情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城”指的是哪种地方? A. 乡村
B. 城市
C. 山林
D. 海洋 -
诗人对“虚薄滥先登”的看法是? A. 积极认可
B. 感到无奈
C. 不在乎
D. 兴奋 -
诗中提到的“衰病恨无能”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羡慕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人生的思考。
- 李白《夜泊牛津》: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孟浩然 vs. 王维:两人都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风格上,孟浩然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在山水意象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孟浩然的诗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