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宪吴公挽辞》
时间: 2025-01-04 13:00:42意思解释
正宪吴公挽辞
原文展示:
丙魏虽曹汉道昌,岂如公出值虞唐。
秀锺旧国山川气,荣附中天日月光。
更化事功参虎变,赞元时序得金穰。
伤心鼓吹城南陌,回首新阡柏一行。
白话文翻译:
在丙魏时代虽有曹操和汉道之盛,却怎能与您吴公的出世相比呢?
您如同秀美的钟声,传承着古国山川的气韵,荣光照耀如同日月。
时局变迁,您的功业如同虎豹之变,赞美元朝的时序,收获丰盈。
令人伤心的是,城南的鼓声和吹奏声依然在响,回首那新修的柏树小道,感慨无限。
注释:
- 丙魏:指三国时期的魏国,丙指的是丙午年。
- 曹汉道:曹操和汉道,指的是当时魏国的开国之君和汉朝的盛世。
- 公出值虞唐:吴公出世的时代比之于虞、唐两个古代王朝。
- 秀锺:形容吴公的才德如同美丽的钟声。
- 更化:指时局的变化。
- 虎变:比喻时局的剧烈变动。
典故解析:
- 虞唐:古代的两个王朝,象征着治世之盛。
- 日月光:意喻光辉灿烂,代表吴公的德行和声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其变法和诗词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时充满了个人情怀。
-
创作背景:此诗为挽辞,写于王安石对吴公的悼念之际,表达了对吴公的深切怀念与赞美,借古代盛世来衬托吴公的伟大。
诗歌鉴赏:
《正宪吴公挽辞》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挽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比较,体现了吴公的卓越与伟大。诗中开头以丙魏的曹操、汉道之盛为引,指出尽管历史上有杰出的人物,但吴公的出世更为难得。接着,通过“秀锺旧国”一语,表现吴公的才德如同钟声般清新动人,传承着古国的气韵,显示了诗人对吴公的崇高评价。后两句则通过对时局变化与个人成就的反思,表达出吴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暗含对时势的感慨和对功业的钦佩。
诗歌的最后一句,转向个人情感的流露,伤心的鼓声与回首的柏树,象征着对逝去的怀念与不舍,情感真挚而深沉。这首诗融合了历史、情感和个人思考,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感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丙魏虽曹汉道昌:指出历史的辉煌与杰出人物的存在。
- 岂如公出值虞唐:强调吴公的出世让人更加珍视。
- 秀锺旧国山川气:赞美吴公的德行与气质如同美丽的钟声。
- 荣附中天日月光:吴公的声望如日月般光辉。
- 更化事功参虎变:时局的变化与吴公的成就相映成趣。
- 赞元时序得金穰:赞美吴公的贡献,象征丰盈与成功。
- 伤心鼓吹城南陌:表达对吴公逝去的悲痛。
- 回首新阡柏一行:对吴公的怀念与不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突出吴公的伟大。
- 比喻:将吴公的才德比作钟声,展现其高雅之处。
- 象征:鼓声与柏树象征着怀念与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吴公的深切怀念,强调了吴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与光辉,展现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体悟。
意象分析:
- 秀锺:象征着美好的德行与才华。
- 日月光:象征着荣耀与光辉。
- 鼓声:象征着对逝去的怀念。
- 柏树:象征着长久与坚韧,代表着对吴公的追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丙魏”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 A) 唐代
- B) 三国时期
- C) 汉代
- D) 宋代
-
诗中“秀锺”比喻谁的才德?
- A) 曹操
- B) 汉道
- C) 吴公
- D) 王安石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伤心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 B) 三国时期
- C) 吴公
- B) 伤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豪迈与对人生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对国家沦陷的悲痛。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所不同,王安石更注重历史感与个人情怀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