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时间: 2025-01-04 09:40:10

飘然羁旅尚无涯,一望西南百叹嗟。

江拥涕洟流入海,风吹魂梦去还家。

平生积惨应销骨,今日殊乡又见花。

安得此身如草树,根株相守尽年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友人
王安石

飘然羁旅尚无涯,一望西南百叹嗟。
江拥涕洟流入海,风吹魂梦去还家。
平生积惨应销骨,今日殊乡又见花。
安得此身如草树,根株相守尽年华。

白话文翻译

我在漂泊的旅途上无尽无休,向西南望去,百感交集,不禁叹息。
江水流淌,泪水涌出,最终汇入大海,风吹散了我的梦,带走了回家的希望。
我的一生充满苦难,仿佛要将我的骨骼都消磨殆尽,而今天在这陌生的地方再次看到了花。
我希望我的身体能像草木一样,与根株相依相守,度过这无尽的年华。

注释

字词注释:

  • 飘然: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 羁旅:指旅途中的羁绊与漂泊。
  • 涕洟:眼泪与鼻涕,形容悲伤。
  • 销骨:形容痛苦压迫得几乎失去骨头。
  • 殊乡:不同的地方。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风吹魂梦去还家”,可以理解为离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古时流传着许多因思乡而引发的故事,反映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宋代的“变法派”代表人物,主张改革。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寄友人》写于王安石的漂泊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正处于政治动荡与个人失意的时期,王安石更是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苦涩。

诗歌鉴赏

《寄友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友情以及自然的深刻思考。整首诗以“飘然羁旅”开篇,给人一种无法摆脱的漂泊感,表达出他对自由与归属的向往。诗中多次提到泪水与思乡之情,深刻体现了游子心中的孤独与无奈。尤其是“今日殊乡又见花”,再现了在异乡的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仿佛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与希望。

最后两句“安得此身如草树,根株相守尽年华”更是深化了主题,诗人渴望能与自然融为一体,逃离世间的苦难与纷争。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飘然羁旅尚无涯:诗人描述自己在旅途中漂泊不定,感到无尽的孤独。
  2. 一望西南百叹嗟:向西南眺望,心中百感交集,发出无数的叹息。
  3. 江拥涕洟流入海:江水如同泪水一般流淌,最终汇入大海。
  4. 风吹魂梦去还家:风将游子的梦吹散,失去了回归的希望。
  5. 平生积惨应销骨:一生积累的苦难,仿佛要将自己的骨头都磨灭。
  6. 今日殊乡又见花:今天在异乡又看到美丽的花朵,带来一丝慰藉。
  7. 安得此身如草树: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像草木一样,与自然相依。
  8. 根株相守尽年华:与根株相守,度过无尽的岁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拥涕洟”,将江水比作泪水,增强情感的表现。
  • 拟人:如“风吹魂梦”,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表现游子孤独的心境。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对称美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反映了王安石对友谊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羁旅:象征孤独与漂泊。
  • 江水:象征思念与泪水。
  • :象征希望与生命的美好。
  • 草树:象征自然的坚韧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寄友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孤独与思乡
    C. 愤怒

  2. 诗中提到的“安得此身如草树”表达了什么愿望? A. 渴望自由
    B. 希望能与自然长相守
    C. 渴望名利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寄友人》相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加着重于家庭的情感。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月光的意象,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而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