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蕉二首》

时间: 2025-01-04 06:56:59

一藂绿凤尾含烟,径尺红英晓更鲜。

曾见画归丹禁里,太湖石后粉墙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蕉二首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一藂绿凤尾含烟,
径尺红英晓更鲜。
曾见画归丹禁里,
太湖石后粉墙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热带植物——红蕉,绿叶如同凤尾般摇曳,散发着烟雾般的清新气息;它的红色花朵在晨曦中显得更加鲜艳。作者曾在丹禁(皇宫)中见过这样的景象,特别是在太湖石后、粉墙前的背景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藂”:指的是蕉类植物,如香蕉、红蕉等。
  • “绿凤尾”:形容蕉叶的形态,像凤的尾羽,绿得生动。
  • “径尺”:指植物的高度,约合一尺。
  • “红英”:红色的花朵,代表着红蕉的花。
  • “丹禁”:指皇宫的禁地,象征着华美和珍贵。
  • “太湖石”:一种名贵的奇石,通常用于园林景观。
  • “粉墙”:指粉刷过的墙壁,常见于园林建筑中,衬托出植物的鲜艳。

典故解析:

  • “丹禁”一词常用于指代皇宫,表明这种花卉的珍贵和美丽。
  • “太湖石”是中国著名的园艺景观元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诗词作品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植物、山水为题材,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切观察与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红蕉,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珍视与喜爱,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观。

诗歌鉴赏:

《红蕉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红蕉的美丽,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首联“一藂绿凤尾含烟,径尺红英晓更鲜”以生动的比喻勾勒出红蕉的形态,绿叶如凤尾,红花在晨光中格外鲜艳,仿佛吸引着每一个路过的游人。诗中的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不禁想要亲近这种自然的美。

在第二联中,诗人通过“曾见画归丹禁里,太湖石后粉墙前”的描写,转向对红蕉生长环境的回忆,表现了红蕉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这里的“丹禁”与“太湖石”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暗示了红蕉的高贵与珍稀,让人感受到一种理想化的自然美。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红蕉的形态,绿叶与红花的对比,生动形象。
  • 第二联则是在描述红蕉的生长环境,展现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绿凤尾”形容蕉叶,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韵律感强。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凤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优雅。
  • “红英”:象征着美丽与热情。
  • “丹禁”、“太湖石”:象征着文化的深邃与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植物是什么? A. 红蕉
    B. 荷花
    C. 兰花

  2. “绿凤尾”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鸟
    B. 绿色的蕉叶
    C. 绿色的草

  3. 诗中提到的“丹禁”指的是哪里? A. 皇宫
    B. 庙宇
    C. 花园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姜特立的《红蕉二首》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但姜特立侧重于植物的细腻美,而杜甫更多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于自然的不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