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
时间: 2025-01-19 17:4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云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东坡真天人,万事早超悟。
生死固了然,刀锯不足怖。
方其谪岭海,负瓢歌道路。
此已遗形骸,死埋随到处。
朝云尔何人,从公不忍去。
万里烟瘴深,此岂其羡慕。
当时士大夫,反眼相背负。
孰料祸患中,义行唯妾归。
懿哉配坡公,清名照缣素。
惠州松树林,不是小蛮墓。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东坡(苏轼)是真正的天人,早已超越世俗的种种事物。生与死他早已看透,刀锯的威胁对他毫无畏惧。苏轼在被贬谪到岭南海边时,背着瓢在路上歌唱。此刻他已经将身体遗弃,死后无论埋在哪里都无所谓。朝云啊,你是谁,怎能舍得离开他?万里烟雾弥漫的地方,难道你会羡慕吗?当时的士大夫们,都背弃了他。谁能料到在祸患之中,只有我(妾)对他的义行不离不弃。可敬啊,能够与坡公(苏轼)相配,清白的名声照耀着素绢。惠州的松树林,不是小蛮的墓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坡: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天人:形容苏轼的超凡脱俗。
- 刀锯:指生死的威胁。
- 负瓢:背着水瓢,形容苏轼的潇洒生活。
- 朝云:可能是指诗中的某个女性,象征着柔情与依恋。
- 小蛮:指苏轼的妻子王弗,字小蛮。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及的“东坡”即是苏轼,诗人通过对他的赞美表达对他人格与才华的崇敬。
- “惠州松树林”指的是苏轼在惠州贬谪期间的生活场所,暗示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他的诗歌风格多以抒情见长,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朝云》是在苏轼被贬谪期间,姜特立以诗歌表达对苏轼的钦佩之情,并借此反映士大夫在动荡时期的困境与忠诚。
诗歌鉴赏
《朝云》通过对苏轼的描绘,展现了他超越世俗的高尚品格与深刻的智慧。诗中开篇便称苏轼为“真天人”,这不仅是对其人格的高度赞美,也是对其思想境界的认可。尤其是“生死固了然,刀锯不足怖”一句,表现出一种看淡生死的洒脱态度,反映出苏轼在逆境中仍保持乐观的精神面貌。
诗中还提及“朝云尔何人”,寓意着对苏轼身边人的关心与依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此后对当时士大夫们“反眼相背负”的批评,传达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无奈,也隐喻了忠臣孝子的艰难处境。
最后两句“惠州松树林,不是小蛮墓”,既是一种对苏轼及其妻子王弗的怀念,也表明了诗人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言辞间流露出对友人忠诚与对社会的不屑,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坡真天人,万事早超悟。
- 描绘苏轼的超凡脱俗,已经看透世事。
- 生死固了然,刀锯不足怖。
- 表达了对生死的淡然态度。
- 方其谪岭海,负瓢歌道路。
- 描述苏轼在被贬谪时仍能保持乐观。
- 此已遗形骸,死埋随到处。
- 表达了对身体的淡泊,死后无所谓。
- 朝云尔何人,从公不忍去。
- 询问对苏轼的关心与不舍。
- 万里烟瘴深,此岂其羡慕。
- 质疑对逆境生活的羡慕。
- 当时士大夫,反眼相背负。
- 批评当时士大夫对苏轼的背弃。
- 孰料祸患中,义行唯妾归。
- 强调在困境中忠诚的价值。
- 懿哉配坡公,清名照缣素。
- 赞美与苏轼的忠贞。
- 惠州松树林,不是小蛮墓。
- 以自然为背景,表达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苏轼比作“天人”,突出其超凡。
- 对仗:如“生死固了然,刀锯不足怖”,增强了节奏感。
- 排比:通过多个短句的并列,增强诗歌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的赞美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表达了对忠诚、理想与真情的不懈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坡:代表苏轼的高尚与才华。
- 刀锯:象征生死的威胁。
- 松树林:隐喻自然的宁静与苏轼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朝云》中的“东坡”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刀锯”象征什么?
A. 财产
B. 人生危机
C. 友情 -
诗人对当时士大夫的态度是?
A. 支持
B. 反感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
-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与《朝云》中的理想人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