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和乐天春词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原文展示: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朱红色楼阁下的美丽妆容,她的脸庞与楼阁相得益彰,但楼阁却深深锁住了春天的光景,让她在这院落中感到一阵愁苦。诗人走到庭院中,数了数花朵,看到蜻蜓飞舞在女子的发饰上,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情景。
注释:
- 新妆: 新的妆容,指女子刚刚化妆。
- 朱楼: 朱红色的楼阁,象征着华丽和富贵。
- 深锁春光: 形容女子被困在院落中,无法享受外面的春光。
- 行到中庭: 诗人走到院子的中央。
- 数花朵: 数着花的数量,表现出一种细腻的观察。
- 蜻蜓飞上玉搔头: 意象生动,蜻蜓栖息在女子的发饰上,增添了生动的春意。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朱楼”与古代园林建筑风格相关,常见于描写美人和春天的场景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兼具古典韵味与现实主义色彩,是“中唐诗风”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唐代社会相对繁荣的时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美好春光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愁苦情感的细腻描写。
诗歌鉴赏:
《和乐天春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春日庭院的生动画面。开篇的“新妆宜面下朱楼”一句,塑造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她的妆容与环境相得益彰,透露出一丝华丽的气息。然而,接下来的“深锁春光一院愁”则转折出一种压抑与愁苦的情感,似乎这美丽的外表掩盖了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诗人通过“行到中庭数花朵”这一细节,体现了他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同时,最后一句“蜻蜓飞上玉搔头”则增添了生动的动态感,蜻蜓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但在女子的愁苦中又显得有些无奈与渺小。这种对比使整首诗在美与愁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妆宜面下朱楼: 描述女子的新妆与华丽的楼阁,展现其美丽。
-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表达女子被困在院落中,无法享受春天的美好,产生了忧愁。
- 行到中庭数花朵: 诗人走入庭院,细致观察花朵,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 蜻蜓飞上玉搔头: 形象生动,蜻蜓与女子的发饰结合,暗示春天的来临。
修辞手法:
- 比喻: “新妆”比喻女子的美丽。
- 拟人: 蜻蜓的飞舞赋予了生命的灵动。
- 对仗: 诗句中上下句内容相对,形成和谐的对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与女子内心的愁苦,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孤独的深刻体察,突显了人生的对立与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妆: 美丽、青春。
- 朱楼: 华丽与富贵。
- 春光: 生机与希望。
- 蜻蜓: 轻盈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女子的妆容是怎样的?
- A. 朴素
- B. 新妆
- C. 古朴
- D. 淡妆
-
诗中提到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破败
- B. 朱红色楼阁
- C. 乡村小屋
- D. 青翠山林
-
诗人如何描绘春光的状态?
- A. 明亮
- B. 深锁
- C. 模糊
- D. 繁茂
答案:
- B. 新妆
- B. 朱红色楼阁
- B. 深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 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国家动荡的悲哀,反映出诗人在忧国忧民中的愁苦,形成与刘禹锡的春日愁绪的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现人生离别的感伤,与刘禹锡的愁苦情感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刘禹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