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寒食雨草萋萋,
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
杜鹃休向耳边啼。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节将近之时,细雨洒落,草木繁盛;
麦苗在风中摇曳,柳树的影子映在堤岸上。
虽然我心中渴望归家,却始终未能如愿;
杜鹃鸟啊,你就不要在我耳边啼叫了。
注释
- 寒食: 古代节日,通常在清明前,禁止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 萋萋: 草木繁盛的样子。
- 著: 这里作“沾染”的意思。
- 麦苗: 小麦的幼苗。
- 等是: 只是、不过。
- 归未得: 意思是归家未能实现。
- 杜鹃: 一种鸟,常常在春天啼叫,寓意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该诗的作者佚名,属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时期,诗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季的寒食节前后,诗人面临着归家的渴望,但又因某种原因未能如愿,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杂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诗的开头以“近寒食雨草萋萋”引入,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后草木繁茂的景象,创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下来的“著麦苗风柳映堤”则通过风中摇曳的麦苗和柳树的影子,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丽。
然而,诗人在自然的美景中却感到了一种无奈与失落。在“等是有家归未得”中,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渴望归家的情感被生动地展现出来。最后一句“杜鹃休向耳边啼”则以杜鹃鸟的啼叫作为情感的象征,杜鹃鸟的啼叫与思乡之情相连,使得全诗情感更加深沉。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引入,逐步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示了唐代诗歌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寒食雨草萋萋: 描述了寒食节前的雨水,草木繁茂的景象,传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 著麦苗风柳映堤: 通过麦苗和柳树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景色的美感。
- 等是有家归未得: 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渴望和无奈。
- 杜鹃休向耳边啼: 请求杜鹃鸟不要再啼叫,暗示诗人的思乡情绪已经达到极点。
修辞手法
- 拟人: 杜鹃鸟的呼唤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 “近寒食雨草萋萋”和“著麦苗风柳映堤”形成了优美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 春雨、麦苗、柳树、杜鹃鸟等自然意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相呼应。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渴望,体现了孤独和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寒食: 代表着思念与怀旧。
- 草萋萋: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麦苗: 代表着丰收的希望。
- 柳树: 常与离别、思乡相关联。
- 杜鹃: 象征着悲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食”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清明节
- B) 中秋节
- C) 端午节
- D) 春节
-
“杜鹃休向耳边啼”中,杜鹃鸟的啼叫象征着什么?
- A) 喜悦
- B) 思乡
- C) 离别
- D) 恋爱
-
诗中提到的“草萋萋”是指什么样的景象?
- A) 荒凉
- B) 繁茂
- C) 寒冷
- D) 干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春望》: 杜甫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庭的双重思念,与本诗的孤独思乡形成对比。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通过草的死亡与再生,表现了对朋友的思念,与《杂诗》的情感基调相似,但情感更加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