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次和尹默韵》

时间: 2025-01-04 09:09:43

为报倾城消息近,王昌只在墙东。

梦回萧寺恰鸣钟。

三年看玉玦,两地倚珠栊。

闻道英雄垂暮日,仙乡怅望心同。

温柔未似白云空。

兰皋虽暂别,菊径又初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次和尹默韵
汪东〔清代〕

为报倾城消息近,王昌只在墙东。
梦回萧寺恰鸣钟。
三年看玉玦,两地倚珠栊。
闻道英雄垂暮日,仙乡怅望心同。
温柔未似白云空。
兰皋虽暂别,菊径又初逢。

白话文翻译:

为了传递倾城的消息,王昌只是在墙东那边。
梦中回到萧寺,恰好听见钟声响起。
三年来看着玉玦,两地对着珠栊相依。
听说英雄即将步入暮年,心中怅然望向仙乡。
温柔的情感并不如白云那般空灵。
兰皋虽然暂时别离,菊径又再度相逢。

注释:

  • 倾城:意指美丽的城市或美女。
  • 王昌: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
  • 萧寺:指的是一个寺庙,通常与宁静和思考相关。
  • 玉玦:一种装饰品,象征美好。
  • 珠栊:窗户或门,形容两地相隔。
  • 英雄垂暮日:指英雄的晚年,表达对英雄的感慨。
  • 兰皋:指兰花生长的地方,象征高洁的情操。
  • 菊径:指菊花的路径,象征重逢的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交织之时。诗中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临江仙 次和尹默韵》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诗。诗的开头以“为报倾城消息近”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城市的关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接着通过“梦回萧寺恰鸣钟”,诗人将梦境与现实交织,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在“闻道英雄垂暮日”中,诗人提到英雄的晚年,表现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温柔未似白云空”则传达出一种对温柔情感的珍视与思考,似乎暗示着即使是空灵的白云,也无法比拟那份深厚的情感。

最后“兰皋虽暂别,菊径又初逢”则表达了重逢的喜悦与不舍,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连结与依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为报倾城消息近:表达对美丽城市或人物的关注,意味着即将传递重要消息。
  2. 王昌只在墙东:提到王昌,表明情感的寄托与追思。
  3. 梦回萧寺恰鸣钟:梦境回归宁静之地,钟声响起,暗示思念与宁静的结合。
  4. 三年看玉玦,两地倚珠栊:三年间的思念,隔着两地的距离,象征着无法相聚的遗憾。
  5. 闻道英雄垂暮日:感叹英雄的晚年,表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6. 仙乡怅望心同:眺望理想的仙乡,心中感到相同的惆怅。
  7. 温柔未似白云空:温柔的情感比不上那种空灵,暗示情感的深度。
  8. 兰皋虽暂别,菊径又初逢:尽管暂时分别,但重逢的喜悦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云空”比喻温柔的情感,强化情感的对比。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和韵律相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追忆与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真挚情感的珍视,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情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萧寺:象征宁静与思考。
  • 玉玦:象征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 白云:象征空灵与自由的情感。
  • 兰皋与菊径:分别代表高洁的情操与重逢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昌”是谁? A. 一位唐代诗人
    B. 一位清代画家
    C.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A

  2. “梦回萧寺恰鸣钟”中的“萧寺”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宁静与思考
    C. 繁华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温柔未似白云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爱情的失望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温柔情感的思考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李煜):同样以江水为背景,表达离愁别绪。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对历史的怀念与英雄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临江仙》与汪东的《临江仙 次和尹默韵》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但李煜多了些对美的追求与对失去的哀伤,而汪东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