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改业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先生老去饮无兴,
居士病来闲有馀。
犹觉醉吟多放逸,
不如禅定更清虚。
柘枝紫袖教丸药,
羯鼓苍头遣种蔬。
却被山僧戏相问,
一时改业意何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饮酒吟诗的厌倦和对修身养性的向往。随着年纪的增长,作者发现饮酒的兴致逐渐减少,而在居士生病时,他的闲暇时间又显得多余。尽管他仍然喜欢醉中吟诗,但总觉得不如通过禅定修心来得更加清净和虚静。诗中提到的柘枝和羯鼓暗示了修行中药物和农耕的元素,最后他被山中的僧人问起改业的意图,给他带来了思考。
注释:
- 柘枝:一种树木,常用于制作乐器或其他工具。
- 羯鼓: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常用于宗教或仪式场合。
- 紫袖:形容道士、居士的衣袖,象征修道的身份。
- 改业:指改变生活方式或职业,诗中含有对修行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因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而广受欢迎。他的诗作涵盖了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主题,广泛流传。
创作背景
《改业》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自身修养的深刻反思时期。随着年岁渐长,他逐渐对过往的放纵生活产生了厌倦,开始寻求更为清净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改业》是一首体现白居易晚年心境的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饮酒吟诗的厌倦以及对禅定修身的向往。诗的开头,白居易对自己年老和无心饮酒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生活状态的真切体验。随着身体的衰老,饮酒的乐趣渐渐消失,而在闲暇时光中,他反而感到无所适从。接着,作者通过对醉吟的否定,强调了禅定的清静和虚无,展现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柘枝和羯鼓的意象,暗示了道教的修行和农耕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在最后一联中,山僧的提问,让作者不得不思考自己的道路选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反思,也是对传统文化和修行理念的赞美,展示了白居易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的独特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老去饮无兴:年纪大了,对饮酒已无兴趣。
- 居士病来闲有馀:居士生病后,反而闲暇增多。
- 犹觉醉吟多放逸:仍觉得醉酒吟诗太过放纵。
- 不如禅定更清虚:不如通过禅定修心来得更清静。
- 柘枝紫袖教丸药:柘枝和紫袖象征着道教的修行。
- 羯鼓苍头遣种蔬:羯鼓和种植暗示着朴素的生活。
- 却被山僧戏相问:山中的僧人调侃地问他。
- 一时改业意何如:让他思考改变生活方式的想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放纵和清净的禅定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对仗:整首诗中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吟:象征放纵与享乐。
- 禅定:代表内心的清净与修行。
- 柘枝、羯鼓:象征道教文化和自然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对饮酒的态度是什么?
- A. 依然热衷
- B. 渐感厌倦
- C. 完全放弃
-
诗中提到的“柘枝”和“羯鼓”象征什么意思?
- A. 放纵的生活
- B. 修行和自然
- C. 财富和权力
-
作者在最后一联中被山僧问及什么?
- A. 生活的乐趣
- B. 改业的意图
- C. 饮酒的习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改业》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反映了对生活的反思,后者则是对饮酒的豪放和享乐的追求。两者在主题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不同风格的文学魅力。
参考资料:
- 《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