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时间: 2025-01-01 15:4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
况此迢迢夜,明月满西楼。
复有盈尊酒,置在城上头。
期君君不至,人月两悠悠。
照水烟波白,照人肌发秋。
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须愁。
白话文翻译
古人感叹白昼短暂,劝人点上蜡烛游玩。更何况今夜漫长,明月高挂于西楼。还有满杯美酒,摆放在城头之上。期待你能来,然而你却未能到来,人与月遥遥相对。明月照在水面上,映出烟波荡漾的白色,照在人们的头发上,显得如秋天般清冷。清澈的月光正是如此,若不醉酒,心中难免愁苦。
注释
- 惜昼短:感叹白天时间短暂,古人常常因白昼短而感到惋惜。
- 秉烛游:点燃蜡烛外出游玩。
- 迢迢:形容距离远。
- 盈尊酒:满满一杯酒。
- 城上头:指在城头。
- 人月两悠悠:人和月光都显得悠远而萧索。
- 照水烟波白:月光照在水面上,显得白皙。
- 肌发秋:形容人们的头发因月光而显得如秋天般清冷。
- 清光正如此:月光如此清澈明亮。
- 不醉即须愁:若不沉醉于酒,心中就会感到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生活的细节和社会的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友人未至的惆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值一个明亮的月夜,诗人独自对月而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引入,引出古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这不仅设定了诗的情景,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明亮的夜晚,明月高悬,酒杯满溢,诗人坐在城头,期待着友人的到来,然而却只迎来了孤独的月光。
“期君君不至,人月两悠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盼与失落,人与月的对比,突显了人间的孤独与月亮的永恒。此时,月光洒在水面,照亮了烟波荡漾的景色,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最后两句“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须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明白了若不借酒消愁,心中只会生出更多的惆怅。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景交融,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精致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古代人感慨白天短暂,因此劝人们点蜡烛游玩。
- 况此迢迢夜,明月满西楼:在这个遥远的夜晚,明月高高挂在西楼。
- 复有盈尊酒,置在城上头:还有满满一杯酒,放置在城头之上。
- 期君君不至,人月两悠悠:期待你能来,但你却未到,人与月光都显得悠远。
- 照水烟波白,照人肌发秋:月光照在水面上,显得白皙,也映在人们的头发上,显得如秋般清冷。
- 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须愁:明亮的月光如此清澈,若不醉酒,心中就必然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清澈的光辉,映衬诗人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人月两悠悠”,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月光赋予情感,表现孤独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孤独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孤独、思念与永恒。
- 酒:象征消愁、欢聚与友情。
- 水:象征流逝的时间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古人对什么的感叹?
- A. 夜长
- B. 昼短
- C. 酒少
- D. 友人少
-
诗人期待的友人是否到来?
- A. 是
- B. 否
-
“照水烟波白”中的“水”主要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时间
- C. 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月下独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在月光下的孤独感,但白居易更注重对友人的思念,而李白则侧重于自我陶醉。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