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吴祠书正月晦韵》

时间: 2025-01-08 01:32:04

揽春群玉写芳怀,次第安排到药苔。

但得斯文留脉在,须教我辈放眉开。

疏风细雨桃花过,竹屋柴门燕子来。

老去湖山无复梦,荷锄西崦觅桤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揽春群玉写芳怀,次第安排到药苔。 但得斯文留脉在,须教我辈放眉开。 疏风细雨桃花过,竹屋柴门燕子来。 老去湖山无复梦,荷锄西崦觅桤栽。

白话文翻译:

我揽起春天的群玉,书写着芬芳的情怀,一一安排到药苔之上。 只要这份文化传承不断,我们这一代人就能舒展眉头,心怀宽广。 轻风细雨中,桃花轻轻飘过,竹屋柴门前,燕子翩翩飞来。 年老之后,湖山的美景已不再入梦,我荷锄西山,寻找桤木的栽种之地。

注释:

  • 揽春群玉:比喻采集春天的美景。
  • 写芳怀:表达美好的情感。
  • 次第安排:依次布置。
  • 药苔:生长在岩石上的苔藓,常用于制药。
  • 斯文:指文化、文学。
  • 留脉:传承。
  • 放眉开:心情舒畅。
  • 疏风细雨:轻柔的风和细小的雨。
  • 竹屋柴门:简朴的居所。
  • 燕子来:燕子归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湖山:指美丽的自然景观。
  • 无复梦:不再梦见。
  • 荷锄:扛着锄头。
  • 西崦:西山。
  • 觅桤栽:寻找桤木的种植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字舜俞,号平斋,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感。此诗创作于正月末,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文化传承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洪咨夔在正月末时,受到吴祠书的启发而作,诗中流露出对春天景色的喜爱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期望。诗中“揽春群玉写芳怀”一句,以群玉比喻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喜爱。而“但得斯文留脉在,须教我辈放眉开”则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希望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使后人能够心怀宽广。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疏风细雨桃花过”和“竹屋柴门燕子来”,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老去湖山无复梦,荷锄西崦觅桤栽”则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规划,不再沉溺于过去的梦想,而是脚踏实地地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揽春群玉写芳怀”:诗人以群玉比喻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想要记录这份美好的愿望。
  2. “次第安排到药苔”:将这份美好依次布置到药苔之上,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细节的关注。
  3. “但得斯文留脉在”:诗人希望文化能够传承下去,这是对后代的期望。
  4. “须教我辈放眉开”:希望文化传承能够让这一代人心情舒畅,心怀宽广。
  5. “疏风细雨桃花过”:轻柔的风和细小的雨中,桃花轻轻飘过,描绘了春天的细腻景色。
  6. “竹屋柴门燕子来”:简朴的居所前,燕子翩翩飞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7. “老去湖山无复梦”:年老之后,湖山的美景已不再入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淡然。
  8. “荷锄西崦觅桤栽”:诗人荷锄西山,寻找桤木的种植地,反映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规划。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揽春群玉”将春天比作群玉,形象生动。
  • 拟人:如“桃花过”赋予桃花动态,仿佛桃花在轻轻飘过。
  • 对仗:如“疏风细雨”与“竹屋柴门”形成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美景与文化传承。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晚年生活的规划。

意象分析:

  • 群玉:比喻春天的美景。
  • 药苔:生长在岩石上的苔藓,象征自然的细节。
  • 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美丽。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春天的到来。
  • 湖山:美丽的自然景观,代表过去的梦想。
  • 荷锄:劳动的象征,代表脚踏实地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揽春群玉写芳怀”中的“群玉”比喻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美景 B. 珍贵的宝石 C. 诗人的心情 D. 药苔的生长 答案:A

  2. “但得斯文留脉在”中的“斯文”指的是什么? A. 文化 B. 文人 C. 文章 D. 文明 答案:A

  3. “疏风细雨桃花过”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答案:D

  4. “老去湖山无复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淡然? A. 过去的梦想 B. 湖山的美景 C. 春天的到来 D. 文化传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夜宴桃李园序》:同样描绘春天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洪咨夔的《用吴祠书正月晦韵》与苏轼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洪咨夔的诗更注重文化传承的表达,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宴会的欢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