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汉江 西导岷源阔,南浮楚望开。 弄珠嫌蚌隐,投璧让蛟回。 岸翠山烟逼,波红日影来。 万艘徒扰扰,谁是济川材。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汉江从西边宽阔的岷源流来,向南流去,楚地的景象开阔。江中的珍珠因为嫌弃蚌壳的隐藏,而投掷玉璧让蛟龙回转。岸边的山峦苍翠,山间的烟雾逼近,江波泛红,日影映照。无数船只忙碌穿梭,但谁能成为渡江的英才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岷源:指岷江的源头,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
- 楚望:指楚地的景象,楚地即今湖北一带。
- 弄珠:比喻江中的珍珠。
- 嫌蚌隐:嫌弃蚌壳的隐藏,意指珍珠不愿被隐藏。
- 投璧:投掷玉璧,比喻高贵之物。
- 蛟:传说中的水生动物,常指龙。
- 岸翠:岸边的山峦苍翠。
- 山烟:山间的烟雾。
- 波红:江波泛红。
- 日影:日光映照。
- 万艘:无数船只。
- 扰扰:忙碌的样子。
- 济川材:渡江的英才。
典故解析:
- 弄珠嫌蚌隐:比喻珍贵之物不愿被隐藏,出自《庄子·秋水》。
- 投璧让蛟回:比喻高贵之物不愿被埋没,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100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其诗文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此诗描绘汉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英才的渴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宋祁游览汉江时所作,通过描绘汉江的壮阔景色,抒发对英才的渴望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汉江为背景,描绘了江水的壮阔和江岸的景色,通过“弄珠嫌蚌隐,投璧让蛟回”等句,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英才的渴望。诗中的“岸翠山烟逼,波红日影来”等句,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汉江的美丽景色,而“万艘徒扰扰,谁是济川材”则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英才的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宋祁诗歌的清新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导岷源阔,南浮楚望开。”:描绘汉江从西边的岷源流来,向南流去,楚地的景象开阔。
- “弄珠嫌蚌隐,投璧让蛟回。”:运用典故,比喻珍贵之物不愿被隐藏,高贵之物不愿被埋没。
- “岸翠山烟逼,波红日影来。”:描绘岸边的山峦苍翠,山间的烟雾逼近,江波泛红,日影映照。
- “万艘徒扰扰,谁是济川材。”: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对英才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弄珠嫌蚌隐”、“投璧让蛟回”。
- 拟人:如“嫌蚌隐”、“让蛟回”。
- 对仗:如“岸翠山烟逼,波红日影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汉江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对英才的渴望和对时局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岷源:宽阔的江源。
- 楚望:开阔的楚地景象。
- 弄珠:珍贵的珍珠。
- 投璧:高贵的玉璧。
- 岸翠:苍翠的山峦。
- 山烟:山间的烟雾。
- 波红:泛红的江波。
- 日影:映照的日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弄珠嫌蚌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
诗中的“投璧让蛟回”出自哪个典故? A. 《庄子·秋水》 B.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C. 《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B
-
诗中的“万艘徒扰扰,谁是济川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英才的渴望 B. 对时局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色,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抒发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宋祁《望汉江》:两者都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而宋祁则更多表达了对英才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宋祁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