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六月奉诏修耤田记十一月诏罢赋诗》
时间: 2025-01-01 10:46: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癸酉六月奉诏修耤田记十一月诏罢赋诗 宋祁 〔宋代〕
三时受诏拥緹油,曲笔无功苦思抽。 不得成书同太史,须知非我异春秋。 空言自合因人废,残藁犹应盖瓿留。 归卧私庭深阁笔,饱尝鸡膳太悠悠。
白话文翻译
在三个时节接受诏令,围绕着緹油(一种书写材料),用弯曲的笔触苦苦思索却无功而返。 无法完成如同太史公那样的著作,必须知道这与我不同,不同于春秋时期的记载。 空洞的言辞自然会因为人的废弃,但残存的稿件或许还能覆盖在瓮上留下痕迹。 回到私人的庭院深处,搁置笔墨,享受着丰盛的鸡肉餐,生活过得悠闲自在。
注释
- 三时:指春、夏、秋三个时节。
- 緹油:古代书写用的材料,可能指某种特殊的纸张或布料。
- 曲笔:指书写时笔触弯曲,这里比喻写作困难。
- 太史:指司马迁,古代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 春秋:古代编年体史书,这里指历史记载。
- 残藁:指残存的稿件。
- 盖瓿:覆盖在瓮上,比喻留下痕迹。
- 私庭:私人庭院,指个人的居所。
- 鸡膳:鸡肉餐,指丰盛的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挫折和个人的闲适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接到修撰耤田记的诏令后,又在十一月被罢免职务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政治生涯的无奈和对个人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政治生涯的挫折和个人生活的闲适,展现了宋祁复杂的心境。首联描述了他接受诏令时的情景,但“曲笔无功”表明他在写作上遇到了困难。颔联通过与太史公和春秋时期的对比,暗示了自己的无奈和不被理解。颈联则表达了对自己作品的悲观看法,认为空洞的言辞终将被废弃,但残存的稿件或许还能留下痕迹。尾联则转向个人生活,表达了归隐私庭、享受悠闲生活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宋祁在政治与个人生活之间的挣扎和选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时受诏拥緹油:描述了宋祁在三个时节接受诏令,围绕着书写材料苦思冥想。
- 曲笔无功苦思抽:用“曲笔”比喻写作困难,表明他在写作上没有取得成果。
- 不得成书同太史:与太史公的著作相比,暗示了自己的无奈和不被理解。
- 须知非我异春秋:表明自己的处境与春秋时期的记载不同,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 空言自合因人废:认为空洞的言辞终将被废弃,反映了对自己作品的悲观看法。
- 残藁犹应盖瓿留:但残存的稿件或许还能留下痕迹,表达了一丝希望。
- 归卧私庭深阁笔:转向个人生活,表达了归隐私庭、享受悠闲生活的愿望。
- 饱尝鸡膳太悠悠:享受丰盛的食物,生活过得悠闲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曲笔”比喻写作困难。
- 对比:通过与太史公和春秋时期的对比,展现了宋祁的无奈和不被理解。
- 象征:“残藁盖瓿”象征着作品的残存和留下痕迹的希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政治生涯的挫折和个人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宋祁在政治与个人生活之间的挣扎和选择,表达了对政治生涯的无奈和对个人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緹油:象征书写材料,反映了宋祁在写作上的努力。
- 曲笔:象征写作困难,反映了宋祁在政治生涯中的挫折。
- 太史:象征历史记载,暗示了宋祁的无奈和不被理解。
- 春秋:象征历史记载,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 残藁:象征残存的稿件,表达了一丝希望。
- 私庭:象征个人生活,表达了归隐私庭、享受悠闲生活的愿望。
- 鸡膳:象征丰盛的食物,表达了生活的悠闲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曲笔无功苦思抽”中的“曲笔”比喻什么? A. 书写困难 B. 书写顺利 C. 书写材料 D. 书写工具 答案:A
-
诗中“不得成书同太史”中的“太史”指的是谁? A. 司马迁 B. 孔子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A
-
诗中“残藁犹应盖瓿留”中的“残藁”象征什么? A. 残存的稿件 B. 残存的书籍 C. 残存的记忆 D. 残存的历史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苏轼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政治生涯的无奈。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相比,宋祁的这首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政治生涯的无奈和对个人生活的向往。
-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宋祁的这首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政治生涯的无奈和对个人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宋祁的诗歌创作。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全面了解宋祁的这首诗,包括诗歌的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