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
时间: 2025-01-08 21:55:50意思解释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
原文展示: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
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
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
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
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白话文翻译:
各国都仰慕周朝的制度,身着华美的衣服,恭敬地拜倒在冕旒之下。
玉制的车子迎接贵客,金色的节杖送走诸侯。
祖宗的席位倾斜于三省之上,帷幕朝向九州展开。
杨花在路上飞舞,槐树的绿荫洒落在沟渠上。
来临时预演的音乐是天乐,回去时却分担了汉主的忧愁。
宸章的辉煌如同银河,象征着中原的繁荣。
注释:
- 冕旒:古代帝王的冠冕,象征权威。
- 玉乘:用玉石制作的车子,象征尊贵。
- 金节:用金制成的节杖,代表权力。
- 钧天乐:天子的乐曲,代表国家的和谐与安宁。
- 宸章:指皇帝的文书或章程,象征皇权的威严。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号维舟,唐代诗人、画家,兼擅诗、画,尤其以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融情于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应圣旨写作,描绘了春天送别朝集使归郡的情景,反映了国家的繁荣与安定,同时又暗含对政治局势的忧虑。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通过描绘典礼场景,展现了国君的威仪与国家的繁荣。开篇“万国仰宗周”即表明了周朝的统治地位,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稳定。诗中“衣冠拜冕旒”描绘了朝臣的恭敬与庄重,突显了王朝的威严和权力。接着,诗人用“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来表现国家的礼遇与尊重,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的形象。
随着诗歌的推进,王维通过“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的描写,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暗示了人们在繁忙的政治生活中仍要关注自然的美好。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忧虑,“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表达了对政治的关切,暗示即使在繁荣的表象下,国家仍然可能面临潜在的危机。
诗的最后用“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来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以银河比喻皇帝的治国方略,展现了王维对国家的美好祝愿和期盼,整体而言,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国仰宗周”:各国都仰望周朝的制度,显示出周朝的影响力。
- “衣冠拜冕旒”:朝臣们身着华服,恭敬地朝拜,表现庄重。
- “玉乘迎大客”:用玉制车子迎接贵客,象征尊贵与礼遇。
- “金节送诸侯”:用金节杖送走诸侯,强化权威。
- “祖席倾三省”:祖先的威严显赫,倾斜于三省之上,表明权力的中心。
- “褰帷向九州”:帷幕向全国展开,象征着国家统一。
- “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春天的景象描绘自然美。
- “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即将离去,带走欢乐,也带走国君的忧虑。
- “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皇帝的文书如同银河般璀璨,预示着中原的繁荣。
-
修辞手法:
- 比喻:“宸章类河汉”将皇帝的文书比作银河,象征其光辉。
- 对仗:“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增强了气势和庄重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现了国家的繁荣与安宁,同时也流露出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万国、宗周:象征国家的强盛与文化的传承。
- 玉乘、金节:代表权力与荣耀。
- 杨花、槐色:体现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丽。
- 钧天乐:象征国家的和谐与安宁。
- 宸章、河汉:暗示皇权的威严与国家的繁荣。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冕旒”象征什么?
A. 权威
B. 自然
C. 智慧
D. 美丽 - 诗中的“杨花”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A. 生命的短暂
B. 春天的景象
C. 愁苦的情绪
D. 战争的悲哀 - “宸章类河汉”中的“河汉”指的是什么?
A. 江河
B. 明月
C. 银河
D. 山脉
- 诗中提到的“冕旒”象征什么?
A. 权威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展现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 杜甫的《春望》:关注国家命运,表现忧国之情。
-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李白的作品风格对比:王维更注重诗意与自然的融合,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与壮志雄心。王维的《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与李白的《庐山谣》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词研究》
- 《唐代诗人王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