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百舌鸟》
时间: 2025-01-08 21:56: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百舌鸟》
作者: 王维 〔唐代〕
上兰门外草萋萋,
未央宫中花里栖。
亦有相随过御苑,
不知若个向金堤。
入春解作千般语,
拂曙能先百鸟啼。
万户千门应觉晓,
建章何必听鸣鸡。
白话文翻译:
在兰门外的草地上,青翠茂盛;
在未央宫中,花丛中栖息着鸟儿。
也有几只鸟儿跟随我飞过御苑,
却不知哪一只朝向金堤而去。
春天来临,鸟儿们能发出千种声音,
拂晓时分,它们早已先于百鸟鸣啼。
万户千门都应感受到天明,
而建章宫内何必再听那鸣鸡的叫声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兰门:指的是宫殿前的门,常用来形容皇家气派的门庭。
- 未央宫:唐代一座重要的宫殿,位于长安。
- 御苑:皇帝的花园,供皇家游玩。
- 金堤:指的是临近水边的地方,象征着美丽的景致。
- 拂曙:指黎明刚刚到来时。
- 建章:建章宫,是唐代的一个宫殿。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未央宫和建章宫都是唐代重要的宫殿,诗人在此通过描绘鸟儿的叫声和春天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宫廷生活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雪岑,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维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宫廷生活的感悟。通过描绘春天的鸟鸣,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听百舌鸟》是一首典型的王维风格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全诗以鸟鸣为主题,开篇描绘了兰门外的草色与未央宫中花卉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鸟儿的鸣叫,突显春天的气息,以及鸟儿在晨曦中的活泼生动。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出对于宫廷生活的反思,强调自然界的美妙与真实,令人不禁思索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王维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百鸟的欢鸣。整首诗的情感流露自然,没有矫揉造作,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特别是结尾两句,诗人以“鸣鸡”作为对比,暗示了宁静的晨曦比喧闹的鸣叫更能唤起人们对新一天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兰门外草萋萋:描绘了兰门外生机勃勃的草地,营造出春天的气息。
- 未央宫中花里栖:鸟儿在花丛中栖息,进一步增强春意。
- 亦有相随过御苑:暗示诗人过往的经历,有鸟儿陪伴的情景。
- 不知若个向金堤:表达对鸟儿去向的好奇,增添了些许生动感。
- 入春解作千般语:春天来了,鸟儿发出多种声音,象征生机。
- 拂曙能先百鸟啼:黎明时分,鸟儿的啼鸣先于其它声音,表现生命的活力。
- 万户千门应觉晓:暗示很多人都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 建章何必听鸣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自然的声音更为动人。
修辞手法:
- 比喻:鸟儿的鸣叫比作“千般语”,形象生动。
- 拟人:鸟儿似乎具有了语言的能力,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万户千门”与“建章何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宫廷生活的思考,强调了宁静与自然的美好,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门:象征着皇家气派和宁静的生活环境。
- 草、花: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象征春天的来临。
- 百舌鸟: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和自然的声音。
- 晨曦、鸟鸣:代表着新生与希望,具有积极向上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未央宫”是指哪一座宫殿?
A. 敦煌宫
B. 未央宫
C. 乾清宫
D. 颐和园 -
诗中“万户千门应觉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夜晚的依恋
B. 对春天的向往
C. 对生活的失落
D. 对繁华的幻想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听百舌鸟》和孟浩然的《春晓》,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王维更注重鸟鸣的细腻描写,而孟浩然则侧重于春天的整体氛围。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维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的诗与画》
以上信息为《听百舌鸟》的详细解析与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