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宋代〕
千山万水。望极不知何处是。
小院回廊。梦去相寻未觉长。
绝怜清瘦。雪里梅梢春未透。
常记分携。雨后梨花晓尚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千山万水的遥望,使人无从知晓何处是归宿;在小院的回廊中,梦中寻觅却不觉已经漫长。对那清瘦的身影倍感怜惜,雪中梅花的枝头春意尚未显现。常常记得与你携手的情景,即便是雨后,梨花在清晨依旧啼鸣。
注释:
- 千山万水:形容路途遥远。
- 小院回廊:指小院内的走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绝怜清瘦:深感怜惜其清瘦的身影。
- 雪里梅梢:雪中梅花的枝头,象征着寒冷与希望。
- 雨后梨花:雨后梨花的清香,象征着生命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是宋代的一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著称。他的词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对情感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在某个孤独的冬日或春初时节所作,表达了对远方和昔日情景的怀念,反映了词人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是一首充满思念与孤独情感的词作。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开篇的“千山万水”,即刻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辽阔而又孤寂的画面。词中不断出现的对比,比如“雪里梅梢春未透”与“雨后梨花晓尚啼”,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词中的“绝怜清瘦”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仿佛是对某个特定人物的深切怀念。结尾的“常记分携”,则将这种思念升华到了一种永恒的回忆中,令人动容。
整首词在音乐性和语言的运用上都极为考究,展现了宋代词人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山万水。望极不知何处是。:描绘了词人面临的遥远的距离和迷茫的心情。
- 小院回廊。梦去相寻未觉长。:通过小院的回廊,暗示着内心的追寻与孤独。
- 绝怜清瘦。雪里梅梢春未透。:表露出对某个清瘦身影的怜惜,象征着希望尚未到来。
- 常记分携。雨后梨花晓尚啼。:回忆起与爱人携手的情景,依然在耳边回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里梅梢”与“春未透”相结合,形成了对比,象征着希望的迟到。
- 拟人:将“梨花晓尚啼”拟人化,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
-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远方思念的孤独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千山万水: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思念的情感。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希望,尽管春天还未到来,但梅花的存在给人以期待。
- 梨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雨后梨花的清香暗示着新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山万水”指的是:
- A) 近处的风景
- B) 遥远的距离
- C) 心中的烦恼
- D) 情感的纠葛
-
“绝怜清瘦”中的“清瘦”指的是:
- A) 体重轻
- B) 身材苗条
- C) 精神状态
- D) 生活艰辛
-
本词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故乡的怀念
- B) 对爱情的思考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远方的思念
答案:
- B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向子諲的《减字木兰花》 和 李清照的《如梦令》 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前者更倾向于孤独的情感,后者则更多展现了对过去美好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