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商山
王贞白 〔唐代〕
一宿白云根,时经采麝村。
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
马立溪沙浅,人争阁道喧。
明朝弃襦罢,步步入金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商山游历的情景。作者在白云缭绕的山根下,一夜停留,偶尔经过一个采麝香的村庄。虽然远处的山峰看起来像是蜀地的山,但白天却听不到猿声。溪边的马儿站在浅沙中,人们在小路上喧哗。明天我将丢弃衣衫,步步走入金色的大门。
注释
- 白云根:白云缭绕的山脚。
- 采麝村:采集麝香的村庄。
- 蜀:指四川,因其山多而闻名。
- 猿:猿声,常常在山中回荡。
- 马立溪沙:马儿站在溪水的沙滩上。
- 阁道:小路,通常用于行人走动。
- 金门:象征着美好和富贵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白,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情感细腻,语言清新。他的诗风清逸、自然,常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过商山》是在作者游览商山时所作,商山位于今陕西省,因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诗人常常在游历中感悟人生、抒发情怀。
诗歌鉴赏
《过商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首联“一宿白云根,时经采麝村”通过描绘一夜的停留与村庄的点滴,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接下来“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山的雄伟与宁静,白天的安静更显得自然的和谐。第三联“马立溪沙浅,人争阁道喧”展现了人们的活动与自然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意更加丰富。最后一句“明朝弃襦罢,步步入金门”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洒脱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世繁华的淡然态度,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宿白云根:诗人在白云环绕的山脚下过夜,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
- 时经采麝村:经过一个采集麝香的村庄,暗示人间的活动与自然的结合。
- 数峰虽似蜀:山峰虽然像是四川的山,但却没有那种喧闹的猿声,突显宁静。
- 当昼不闻猿:白天的宁静让人感到自然的和谐。
- 马立溪沙浅:溪水很浅,马儿站在沙滩上,构成一种悠闲的场景。
- 人争阁道喧:人们在小路上走动,形成一种热闹的氛围。
- 明朝弃襦罢:明天将放弃繁重的衣物,展现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
- 步步入金门:一步步走向象征美好未来的金色大门,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自然的宁静与人间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自然景物与人文活动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美。
- 象征:金门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商山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繁华的淡然,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宁静与自然。
- 溪水与沙滩:象征自然的柔和与安逸。
- 金门:象征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采麝村”主要是指什么? A. 产麝香的村庄
B. 采药的村庄
C. 渔村 -
诗中“明朝弃襦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期待轻松生活
B. 想要回归繁华
C. 渴望名利 -
诗中“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反映了什么? A. 高山的雄伟
B. 自然的宁静
C. 生活的忙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 王维的《鹿柴》,展现了山水诗的另一种风格。
诗词对比
- 王贞白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山水诗,但王贞白的作品更显洒脱,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思。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但更侧重于内心的感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山水诗研究》
- 《王贞白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