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白话文翻译:
在玉殿中讨论军事事务,君王下令出征。
新任的羽林军将领,曾经打败过月支的军队。
他熟悉边塞的险峻,能够理解各个部落的情感。
从今往后只要打赢这一仗,就不会再让敌人有机会侵扰。
注释:
- 玉殿:指皇宫或帝王的住所。
- 君王:指统治者或皇帝。
- 羽林将:指羽林军的将领,羽林军为唐代的精锐部队。
- 月支:指当时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
- 塞垣:边塞的防御工事。
- 虏尘:指敌人或侵略者的尘土,象征敌人的侵扰或入侵。
典故解析:
- 羽林军:唐代的精锐部队,负责皇帝的安全和重要军事行动。
- 月支:在历史上曾与唐朝有过军事冲突的民族,代表了边疆的威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贞白,字季子,号贞白,唐代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雄浑,常表现出豪迈的气概和深厚的历史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朝盛世,国家面临外敌威胁,作者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与期待,寄托了对新任将领的信任与希望。
诗歌鉴赏:
《入一作出塞》展示了王贞白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军事将领的期待。诗的开头以“玉殿论兵事”引入,显示出君王对战争的重视。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了新任的羽林将领,他曾打败过敌军,显示了对将领能力的信任。
诗中“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一句,突显了将领的经验和对各部落的理解,这不仅是一种军事上的战略眼光,更是一种对人心的把握。最后一句“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则充满了豪情壮志,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殿论兵事:在华丽的宫殿内讨论军事事务,显示出皇帝的重视。
- 君王诏出征:君王下令出征,表明战争在即。
- 新除羽林将:新任命的羽林将领,强调他的重要性。
- 曾破月支兵:说明该将领的战功,增强了其威望。
- 惯历塞垣险:他熟悉边陲的险要地形。
- 能分部落情:能够理解各部落的情感,显示其政治智慧。
- 从今一战胜:表达对未来战斗的信心。
- 不使虏尘生:不让敌人有机会再次侵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对于将领能力的描述,体现了对其的赞美与期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对军事将领的信任,同时寄托了对胜利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殿:象征权力与尊贵。
- 羽林将:象征忠诚与勇敢。
- 塞垣险:象征边疆的险峻与挑战。
- 虏尘:象征外敌的侵扰与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羽林将”指的是哪类人? A. 农民
B. 将领
C. 商人
D. 学者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自然
C. 国家安危
D. 乡愁 -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忧虑
B. 希望
C. 失落
D. 疲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丽,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而王贞白的《入一作出塞》则更注重于军事与国家安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贞白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