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后从陶郎中登庾楼
作者:王贞白(唐代)
庾楼逢霁色,夏日欲西曛。
虹截半江雨,风驱大泽云。
岛边渔艇聚,天畔鸟行分。
此景堪谁画,文翁请缀文。
白话文翻译:
在庾楼上,遇到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夏日的阳光渐渐西沉。
彩虹横跨江面,雨水洒落的地方,风吹散了大泽上的云彩。
岛边的渔船聚集在一起,天边的鸟儿在空中飞舞。
这样的美景,谁能画出来呢?文翁(古代著名的文人)是否可以为其作诗来配这美景呢?
注释:
- 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色。
- 曛:指太阳即将落下的样子。
- 虹截:彩虹横跨。
- 渔艇:渔船。
- 文翁:指的是文人,特指古代著名的文学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贞白,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贞白与友人陶郎中游览庾楼时,正好遇到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因而作诗抒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景的赞美。诗的开头,诗人用“霁色”描绘雨后天晴的清新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描写彩虹和被风驱散的云彩,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岛边的渔艇和天边的鸟儿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使得整幅景象更加生动。最后一句的“此景堪谁画”,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也隐含着一种自谦的情怀,似乎在说这样的美景难以用笔墨尽述。全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王贞白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庾楼逢霁色:在庾楼上遇到雨后的晴朗天气,表现出清新的自然气息。
- 夏日欲西曛:夏日的阳光即将落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傍晚的来临。
- 虹截半江雨:彩虹横跨在雨水洒落的江面,展现出雨后的美丽景象。
- 风驱大泽云:风吹散了大泽上的云彩,表现出自然力量的变化。
- 岛边渔艇聚:渔船聚集在岛边,描绘出生活的气息。
- 天畔鸟行分:天边的鸟儿在飞翔,给画面增添了生动的元素。
- 此景堪谁画:这样的美景,谁能画出来呢?表现出景色之美的难以言表。
- 文翁请缀文:文翁(指著名的文人)是否可以为此作诗,展现出对文人雅士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虹截半江雨,风驱大泽云”,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用“虹截”来比喻彩虹的美丽,形象生动。
- 拟人:风和云的描写使自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添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文人雅士的敬仰,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表现出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庾楼:代表着人文景观和自然结合的地方。
- 虹: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 渔艇:代表着人们的生活和生计。
- 鸟:象征自由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霁色”指的是什么? A. 雨后晴朗的天气
B. 潮湿的空气
C. 夜晚的星空
D. 清晨的雾气 -
“虹截半江雨”中“虹”是指什么? A. 彩虹
B. 渔船
C. 云彩
D. 夕阳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敬仰? A. 自己
B. 文翁
C. 渔民
D. 自然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贞白的《雨后从陶郎中登庾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宁静与空灵,而王贞白则更偏向于雨后初晴的生动与活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贞白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