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参政所和五绝句韵因以为诗》

时间: 2025-01-01 16:06:10

天如有定开平治,宁患无人安子思。

到出手时须卓卓,逢开口处莫期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如有定开平治,
宁患无人安子思。
到出手时须卓卓,
逢开口处莫期期。

白话文翻译:

如果天命是注定的,那么就会安定平治;
不必担心无人能安抚子思。
一旦出手时机成熟,就要果断行动;
在机会来临时,不要迟疑等待。

注释:

  • :固定、注定。
  • 平治:治理平稳,安定祥和。
  • 子思:指孔子之孙孔伋,因其思想深邃,常引申为能安抚人心的人。
  • :指到达、碰到。
  • 卓卓:形容果断、出众的样子。
  • 开口:这里指机会或时机的到来。
  • 期期:指犹豫不决、迟疑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子思:子思为儒家重要人物,以其深邃的思想著称,代表了道德与理智的结合。
  • 出手:古人常用“出手”比喻行动,强调时机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仲达,号西江,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五言绝句,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士人多有忧国忧民之情。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政治稳定和个人行动果断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观察和对行动时机的把握。首句“天如有定开平治”开篇即以“天”字引入,暗示命运的无常与社会的变迁。这里的“开平治”表达了对社会安定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

接下来的“宁患无人安子思”语句则显露出作者的哲学思考,强调即使身边无人可以安抚,内心的安宁与思考仍然重要。这种反思与自省的精神在古诗中并不常见,显示了魏了翁超越时代的思想深度。

诗的后两句“到出手时须卓卓,逢开口处莫期期”则是对行动的重要性的一种强调。作者告诫人们在重要时刻要果断出手,不应犹豫,这种果断与决策的智慧在历史长河中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各个时代。

整首诗在严肃的主题下透出一丝轻松与乐观,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既要审时度势,又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从而更好地应对外界的挑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如有定开平治:作者引入天命的概念,暗示社会的安定与不安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
  2. 宁患无人安子思:表达了即使外界缺乏安抚者,个人的内心平静和信念仍然重要。
  3. 到出手时须卓卓:强调在关键时刻,应当果断行动,不可犹豫。
  4. 逢开口处莫期期:提醒人们在机会来临时,要抓住时机,不要拖延。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次运用对仗,使句子结构均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隽语:作者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形成了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时机与行动”展开,强调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中,个体应当具备内心的平静与果敢的行动力,既要关注外在环境的变化,也要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命运和社会环境。
  • 安子思:代表内心的安宁与自我修养。
  • 出手:象征行动的果断与时机的把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思”指的是谁?

    • A. 孔子的弟子
    • B. 孔子的孙子
    • C. 另一位哲学家
    • D. 诗人的朋友
  2. 诗句“到出手时须卓卓”强调了什么?

    • A. 要等待时机
    • B. 行动要果断
    • C. 不必行动
    • D. 处事要谨慎
  3. 诗中提到的“天如有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命运的无奈
    • B. 对未来的信心
    • C. 对社会的不满
    • D. 对个人的怀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魏了翁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但魏了翁更侧重于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行动的果敢,而杜甫则更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悲叹与忧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各类古诗词研究论文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