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到心常结,事过心自凉。
幽忧漫成疾,慵放且何妨。
笼鹤声难出,床龟忽稳藏。
浮生付天地,澄虑博山香。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愁苦到心里总是结成了一个疙瘩,事情过去了,心情却依然冷淡。幽深的忧虑渐渐变成了病痛,懒散地放任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笼中的鹤声难以发出,床上的乌龟却忽然安稳地藏起来。浮生随意地交给天地,内心的澄澈如同博山的香气。
注释:
- 愁到心常结:愁苦到心中总是结成结。
- 事过心自凉:事情已经过去,心情却自然而然地冷淡下来。
- 幽忧漫成疾:深沉的忧虑渐渐演变为一种病态。
- 慵放且何妨:懒散地放任自己又有什么妨碍呢?
- 笼鹤声难出:笼中的鹤发出的声音难以传出。
- 床龟忽稳藏:床上的乌龟忽然安静地躲藏起来。
- 浮生付天地:将浮生交给天地。
- 澄虑博山香:内心的清澈如同博山的香气。
典故解析:
“博山香”是中国古代一种名贵香料,常用于熏香,象征着纯净和高雅。在诗中,作者用其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畛,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为稀少。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自然与真情,风格多为清新脱俗,常以生活细节为题材,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放慵》创作于王畛的晚年,或受人生遭遇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诗中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与心灵的自我调适。
诗歌鉴赏:
《放慵》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王畛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内心状态的反思。诗的开头便直入主题,愁苦的心情如同结成的疙瘩,象征着生活的重压。随着事情的过去,内心却难以释怀,显得更加冷淡。接着,诗人通过“幽忧漫成疾”这一句,进一步揭示了深层次的情感,忧虑不仅仅是短暂的烦恼,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心理的负担。
“慵放且何妨”则是对这种情绪的自我安慰,诗人表达了对懒散的接受,似乎在暗示生活中有些事情无需过于在意,放任自流也未尝不可。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比喻,笼中的鹤和床上的乌龟,象征着内心的束缚与逃避,乌龟的藏匿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奈的感受。
最后两句“浮生付天地,澄虑博山香”,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抛给天地,体现了一种洒脱和超然的态度,内心的澄清与宁静如同博山香气一般,虽身处纷扰,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又淡然的气质,既有对生活的感叹,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王畛用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思考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到心常结:愁苦的情绪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结。
- 事过心自凉:事情已经过去,心中却难以得到平复,反而感到更加冷漠。
- 幽忧漫成疾:深沉的忧虑如同无形的病痛,侵蚀着心灵。
- 慵放且何妨:面对这种状态,懒散地放任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 笼鹤声难出:如同被困的鹤,心声难以传达到外界。
- 床龟忽稳藏:乌龟在床上静静地躲藏,象征着对外界的逃避。
- 浮生付天地:将自己浮躁的人生交给天地,自然应对。
- 澄虑博山香:内心的澄清和宁静如同博山的香气,象征着高洁与纯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笼中的鹤和床上的乌龟,形象地表达内心的挣扎与逃避。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博山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高洁,富有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内心的自我调适,反映了在生活的重压下,诗人对情感的思考与理解,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愁 - 代表内心的烦恼与痛苦。
- 幽忧 - 深邃的忧虑,象征复杂的心理状态。
- 笼鹤 - 被束缚的自由,象征内心对自由的向往与无奈。
- 床龟 - 躲藏的象征,反映对现实的逃避。
- 博山香 - 清新、纯净的象征,代表内心的澄明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愁到心常结”是什么意思?
- A. 心中有快乐
- B. 心中充满愁苦
- C. 心情非常轻松
-
“幽忧漫成疾”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深沉的忧虑
- C. 开心快乐
-
“浮生付天地”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 A. 对生活的悲观
- B. 对生活的洒脱
- C. 对未来的担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畛的《放慵》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王畛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淡然,而李白则强调对生活的奔放与享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畛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