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春愁)
作者: 姚宽 〔宋代〕
斜阳山下明金碧。
画楼返照融春色。
睡起揭帘旌。
玉人蝉鬓轻。
无言空伫立。
花落东风急。
燕子引愁来。
眉心那得开。
白话文翻译:
在斜阳照耀下的山脚,金碧辉煌。
画楼映照,春色融融。
我从睡梦中醒来,揭开帘子。
那位美人轻柔的鬓发如蝉翼般轻盈。
我无言地静静伫立。
花瓣在急促的东风中纷纷落下。
燕子带来了愁苦。
我眉心的忧愁,何时才能舒展?
注释:
字词注释:
- 斜阳: 夕阳,指落日的光景。
- 明金碧: 指金光和碧色,形容景色的辉煌。
- 画楼: 装饰华丽的楼阁。
- 揭帘旌: “旌”指的是帷幔,这里用来形容揭开窗帘的动作。
- 玉人: 美丽的女子,常用以形容佳人。
- 蝉鬓: 像蝉翼一样轻盈的头发。
- 无言: 形容无话可说,情感复杂。
- 东风: 春风,带来温暖和花落。
- 燕子: 燕子在春季飞来,常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离愁。
典故解析:
- “燕子引愁来”: 燕子在古诗中常作为春天的使者,带来春意的同时,也引发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宽,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创作风格受当时文人影响,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怀与愁苦。这种情感在宋代文人中十分常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体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春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开篇以“斜阳山下明金碧”描绘出一个光辉灿烂的春日场景,给人一种温暖而美好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情感的转变逐渐显露。画楼的春色虽美,却掩盖不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人“睡起揭帘旌”,这动作不仅是生活的细节描写,也暗示了他从梦中醒来,面对的是现实的无奈。
“玉人蝉鬓轻”中,诗人对美人的描绘似乎充满赞美,但“无言空伫立”却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沉默的情感。随着“花落东风急”,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被花瓣的凋零所取代,诗人内心的忧愁愈发明显,“燕子引愁来”更是将这种愁苦具象化,燕子本是春天的象征,却成为了离愁的引子,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痛苦交织在一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在春日美景中的孤独与失落,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美好时光时,内心却可能隐藏着无尽的愁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阳山下明金碧: 描绘了夕阳下金色与碧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 画楼返照融春色: 画楼的光影与春色相融,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 睡起揭帘旌: 从梦中醒来,掀开窗帘,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 玉人蝉鬓轻: 描写美人轻柔的发丝,展现出一种优雅的气质。
- 无言空伫立: 无言以对,静静地伫立,流露出内心的孤独。
- 花落东风急: 春风吹拂,花瓣纷纷落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燕子引愁来: 燕子的到来唤起了离愁,反映出春天的复杂情感。
- 眉心那得开: 诗人内心的愁苦难以舒展,带有深深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使用“蝉鬓轻”形象地比喻女子的头发轻盈。
- 对仗: 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燕子被赋予了情感,成为愁苦的引导者,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探讨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之美时的无奈与孤独,表现出一种细腻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花落: 代表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消逝。
- 燕子: 既是春天的使者,也象征离愁与思念。
- 玉人: 代表美丽与爱情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斜阳”在诗中意指什么?
- A. 清晨的阳光
- B. 夕阳的光辉
- C. 正午的阳光
-
诗中的“玉人”指代什么?
- A. 一位普通女子
- B. 美丽的女子
- C. 诗人的母亲
-
“花落东风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伤感与无奈
- B. 快乐与欢愉
- C. 忍耐与坚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宽的《菩萨蛮(春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二者都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怀与个人情感的纠葛,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姚宽则更加强调自然景色与情感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选》
以上内容为对《菩萨蛮(春愁)》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