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时间: 2025-01-14 21:24:39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

白话文翻译:

真正的弥勒佛,化身有千百亿。
时时显现于世人面前,然而世人却都无法识别。

注释:

字词注释:

  • 弥勒:指弥勒佛,佛教中未来佛的象征,代表慈悲和宽容。
  • 分身:化身、显现的意思。
  • 世人:指普通百姓或世俗的人。
  • :都、全部的意思。

典故解析: 弥勒佛是佛教信仰中的重要角色,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救赎。诗中提到“分身千百亿”,表现出弥勒佛的无处不在和广大慈悲,意在揭示世人虽有机会接触到真理,却常常因为无知而无法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作者是宋代的一位僧人,具体名字不详。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禅宗兴盛,僧侣们的诗歌多以表达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弥勒佛的信仰以及对世人的关切,表达了他对于人们在信仰与智慧方面的迷失的担忧。宋代社会逐渐世俗化,许多人对宗教信仰的理解逐渐淡薄,这种现象促使作者写下此诗,以警醒世人。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弥勒佛的广泛存在与世人的盲目无知。诗的开篇直接点明主题:“弥勒真弥勒”,简单而有力,立即引起读者的注意。接下来的“分身千百亿”展现了弥勒佛的无边慈悲与无限显现,暗示着他随时随地都在关注着世人。而最后一句“世人俱不识”则是对现实的深刻批判,揭示出世人对真理的无知与漠视。这种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使得末尾的情感更加沉重,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具有较强的韵律感,简洁而有力的表达使得诗意更加深邃。通过这种简约而富有哲理的方式,诗人将复杂的佛教思想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鼓励人们去寻找和理解自己内心的真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弥勒真弥勒:揭示了弥勒佛的真实身份,强调了他的真理性。
  • 分身千百亿:形容弥勒佛的化身无数,体现其普遍性和包容性。
  • 时时示世人:表明弥勒佛始终在向世人展示真理和智慧。
  • 世人俱不识:强调世人对这些真理的无知和忽视。

修辞手法:

  • 对比:弥勒佛的显现与世人的无知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夸张:通过“千百亿”的夸张手法,突出弥勒佛的广泛影响力。

主题思想: 本诗围绕着信仰与认知展开,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真理时的无知与漠然,反映了对信仰的思考与对世人心灵的关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弥勒: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慈悲。
  • 分身:象征着广泛的存在与影响力。
  • 世人:代表着对真理的追求者和迷失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弥勒真弥勒”中的“弥勒”指的是哪位佛教人物?

    • A. 释迦牟尼
    • B. 阿弥陀佛
    • C. 弥勒佛
    • D. 观音菩萨
  2. 诗中提到的“分身千百亿”指的是?

    • A. 弥勒佛的无数化身
    • B. 世人的无知
    • C. 人生的各种选择
    • D. 诗人的感悟
  3. “世人俱不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失望
    • D. 满足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苏轼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僧某的《偈》更关注内心的觉悟与对真理的追求。两者都呈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个在于自然的变化,另一个在于信仰的理解与识别。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
  • 《佛教文化与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