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梅独清高,不与花争发。
自是冰雪姿,岂受铅华夺。
故来风雪底,玉人相蹙頞。
照水昏黄时,孤标更超越。
白话文翻译:
梅花独自清高,不与其他花卉争相开放。
本是冰雪的姿态,怎能被铅华所夺去?
因此,它在风雪之中,像美人轻轻相蹙的眉头。
在昏黄的水面上,梅花的孤标更显得超然。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梅:指生长在江边的梅花。
- 独清高:独自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冰雪姿:形容梅花在寒冷天气中依然盛开的姿态。
- 铅华:指华丽的装饰,这里指外表的浮华。
- 故来:因此来到;指因而处于这个环境中。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在此形容梅花的姿态。
- 蹙頞:蹙眉,形容梅花在风雪中微微弯曲的样子。
- 照水昏黄时:指在水面上倒映出昏黄的光影时。
典故解析:
梅花自古以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中仍然绽放,代表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诗中提到的“冰雪姿”与“铅华夺”是对梅花特质的直接描绘,反映了古人对梅花的崇敬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畛,元代诗人,字君远,号天池,生于元代,著有《天池集》。王畛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其对花鸟的描绘颇具个性。
创作背景:
《早春十咏》是王畛在春天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诗中通过梅花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美与高洁品德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高志向的重视。
诗歌鉴赏:
王畛的《早春十咏 其三》以梅花为主体,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清高精神。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盛开,象征着坚韧与不屈,这种精神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赞美了这种花的独特之美,也隐喻了高洁的品格。
诗句“江梅独清高,不与花争发”开篇即强调了梅花的孤傲与独立,它不与其他花卉争艳,体现了梅花的自我价值与不屈的精神。接着,诗人用“自是冰雪姿,岂受铅华夺”进一步阐释梅花的独特魅力,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后两句“故来风雪底,玉人相蹙頞”与“照水昏黄时,孤标更超越”则通过视觉意象增强了诗的美感,仿佛梅花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既是自然的美景,也是人性中高洁的象征。整首诗以梅花为媒介,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高洁不屈的品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梅独清高:梅花在江边独自绽放,表现出一种孤独而高洁的气质。
- 不与花争发:梅花不与其他花卉争相开放,突出了其独特的清高。
- 自是冰雪姿:梅花的姿态如同冰雪般清冷,强调其特质。
- 岂受铅华夺:梅花的美丽不因外表的华丽而改变,彰显其内在的价值。
- 故来风雪底:梅花在风雪中绽放,展示其坚韧与不屈。
- 玉人相蹙頞:梅花在风雪中微微弯曲,仿佛美人眉头的皱紧,增添了诗的情感。
- 照水昏黄时:在黄昏的水面上,梅花的倒影更显得孤独而超然。
- 孤标更超越:梅花的品格在孤独中更加超然,象征着一种品德的高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高洁的美人,增强了其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通过“蹙頞”描绘梅花的姿态,赋予了其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清高品格的向往与追求,呈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高洁、坚韧的象征。
- 冰雪:冷清与超然的代表。
- 风雪:逆境中的坚韧。
- 玉人:美与高雅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梅独清高”中的“独”字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孤独
B. 特殊的
C. 独特的
D. 与众不同 -
“岂受铅华夺”中的“铅华”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香味
B. 华丽的外表
C. 冬天的寒冷
D.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梅花在风雪中的状态如何?
A. 颓废
B. 坚韧
C. 哀愁
D. 脆弱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梅花》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畛的梅花诗与陆游的《梅花》相比较,两者都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但王畛更侧重于梅花在逆境中的坚韧,陆游则强调梅花的孤独与自赏,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视角。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花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