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时间: 2025-01-14 14:18: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
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
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
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
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
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
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
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白话文翻译:
我苦读了三十年,闭门在江汉的阴雨中。
有才能的人却不能在圣明的日子得到重用,
我在外漂泊,正值秋天细雨绵绵。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对未来的迷茫,而是因为权势的压迫。
白发渐生,黄金也已耗尽。
我泪流满面地怀念岘山的落日,愁苦的情怀如湘水般深沉。
谢公因心中愤懑而吟唱,庄舄却只能空自吟咏。
我骑马远行并不是我的志向,心中更愿与海鸥亲密相伴。
我想对那些在路上奔波的人说:你们去吧,北山的宁静在等着你们。
注释:
- 江汉:江汉指长江和汉水,诗人以此地的阴雨来渲染自己愁苦的心境。
- 羁旅:指在外漂泊,未能归乡。
- 二毛:指白发,寓意诗人因忧愁而老去。
- 百镒:一镒相当于十斤,象征财富的流失。
- 岘山:位于今陕西,古人常在此处吟咏,具有历史文化的象征。
- 谢公:指谢灵运,以其诗名而知,表达了对才华和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表达隐逸情怀。他的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失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经历了长时间的困顿与磨难。孟浩然深感仕途艰难,未能施展抱负,因而在诗中流露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权者的失望。
诗歌鉴赏:
《秦中苦雨思归》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全诗以“苦学三十载”开篇,直接点出自己为了仕途而付出的辛劳与心血,接下来的“闭门江汉阴”则描绘了阴郁的环境,象征着诗人苦闷的心情。接下来,诗人通过“用贤遭圣日”的反讽,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表现出他在外漂泊的无奈和对才能未能施展的惋惜。
在描绘个人情感的同时,诗人巧妙地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际遇相结合,构建出一种深沉的愁苦感。尤其是“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用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岁月无情与人生无常的主题。最后两句“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则流露出宁静的理想,诗人希望能与自然为伴,寄情于山水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渴望。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也表现出孟浩然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
反映了诗人长年苦读的心路历程,闭门自学,却身处于阴雨的环境中,形象地表现出他内心的压抑。 -
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
诗人感慨有才干的人在理想的时日却无法得以施展,身处他乡,正值绵绵秋雨,增加了漂泊的愁绪。 -
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
表达了不仅仅是因个人的迷茫而苦,更多的是因身处权势的压制而无奈。 -
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
用白发与财富的流逝,强调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
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
通过对岘山和湘水的怀念,表现了心中愁苦的深沉。 -
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
提及古人谢灵运的愤懑与庄子无所作为的悲哀,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
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
表达了诗人对浮夸生活的不屑,向往与自然为伴的心境。 -
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以劝诫的口吻表达向往归隐的愿望,北山象征着宁静与归宿。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闭门江汉阴”与“羁旅属秋霖”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白发与财富的消耗进行对比,表现时间流逝与人生苦闷的主题。
- 拟人:通过“狎鸥宜我心”,将海鸥拟人化,表现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艰辛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汉:象征阴郁与压抑的环境。
- 秋霖:代表着漫长的愁苦与漂泊的心情。
- 白发:象征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消逝。
- 岘山和湘水: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怀念的情感。
- 狎鸥:象征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汉”指的是哪两个河流? A. 长江和黄河
B. 长江和汉水
C. 黄河和淮河
D. 淮河和湘江 -
“二毛催白发”中的“二毛”指的是什么? A. 白发
B. 年龄
C. 财富
D. 忧愁 -
诗人希望与什么生物亲密相伴? A. 鸟
B. 鱼
C. 狸猫
D. 海鸥
答案:
- B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宁静的追求,王维以山水意象表现内心的安宁,风格清新。
- 《夜泊牛津》:李白的作品则更加豪放,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由的向往,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