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十五弟文稿》
时间: 2024-09-19 21:49: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还十五弟文稿
文府高扃守鬼神,蔽亏那掩艳华春。
屠门肯作朵颐过,龙颔经攘照海珍。
十袭莫论藏弆宠,双眸姑浣向来尘。
从兹染指谙腴味,藜苋难甘诳腹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耸的文府,像是在守护着某种神秘的力量,遮蔽了春天的美丽;在屠夫的门前,怎会有机会品尝美食,龙的嘴中也难得照耀到海中的珍宝。对十袭美衣的宠爱不必多言,双眼如同浣女,始终浸泡在尘世的烦扰中。从今往后,我沾染上了丰腴的滋味,却发现藜苋这种粗粮难以填饱我的贫困之腹。
注释:
- 文府:指文人的居所,象征着文化和学识。
- 高扃:高大的门扇,象征着封闭和神秘。
- 屠门:指屠夫的家,暗示粗鄙和现实。
- 龙颔:龙的嘴,象征权势与珍贵的事物。
- 十袭:指十件美丽的衣服,代表奢华和宠爱。
- 藜苋:一种野菜,象征贫穷和简单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廖行之,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描绘自然的能力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人情世故,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之后,反映了他对世俗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境遇的自省。
诗歌鉴赏:
《还十五弟文稿》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比文人生活与屠夫家庭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在追求文化与物质之间的矛盾。开头的“文府高扃守鬼神”引人入胜,既表现了文人的孤傲与追求,也隐含了对世俗的隔离。随着诗的深入,屠门的出现则使得诗的意境转向现实的冷酷与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对十袭华服的提及中,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物质的享受,更是在反思这种享受背后的空虚。最后两句以“染指谙腴味”与“藜苋难甘诳腹贫”收尾,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无奈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这种深刻的情感与社会观察,使得整首诗在看似平淡的表述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人生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府高扃守鬼神:文府的门扇高大,象征着文人文化的高洁与神秘。
- 蔽亏那掩艳华春:这样的文化隔离让春天的美丽无法展现,暗示对生活的疏离。
- 屠门肯作朵颐过:屠夫的门前,难以享受美味,表明现实生活的艰辛。
- 龙颔经攘照海珍:即使是龙,也难以照耀海中的珍宝,象征着权力与财富的稀缺。
- 十袭莫论藏弆宠:美丽的衣服不必多言,展示对奢华的认同,但也暗含对其空虚的反思。
- 双眸姑浣向来尘:双眼如同浣女,始终浸泡在尘世的纷扰中,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
- 从兹染指谙腴味:从今往后,沾染上了丰腴的滋味,感受到了物质的诱惑。
- 藜苋难甘诳腹贫:然而,藜苋这种粗粮仍然无法填饱贫困的肚子,表明对贫困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通过文人与屠夫的对比,揭示了生活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内省与对文化的向往,同时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对简单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府:象征文化与学识的高地。
- 屠门:象征现实生活的粗糙与无奈。
- 十袭:象征奢华与虚无的美好。
- 藜苋:象征贫穷与简单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文府”象征什么?
- A. 物质的享受
- B. 文化与学识
- C. 自然景观
-
诗中“屠门”表示什么?
- A. 文人的居所
- B. 现实生活的艰辛
- C. 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奢华的追求
- B. 对贫困的无奈与反思
-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廖行之的《还十五弟文稿》和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注重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而后者则强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