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门有遗世,鼎实恣和邦。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
良时信同此,岁晚迹难双。
白话文翻译:
在金门山上,有着遗世独立的风景,鼎盛的物产在这个和谐美好的国家自由地生长。默默地倾诉,有谁能够懂得呢?琴声和酒樽就寄放在北窗旁。子牟(王勃)眷恋那魏国的阙楼,渔父则热爱那浩瀚的沧江。美好的时光确实是一样的,但岁末的时候,留下的痕迹却难以双全。
注释:
- 金门:指金门山,象征着高洁、隐逸的地方。
- 遗世:遗世而独立,意指超然于世俗之上。
- 鼎实:指物产丰盈,鼎盛的地方。
- 恣和邦:和谐的国家,形容国泰民安。
- 默语:无声的诉说,表达内心的情感。
- 琴樽:琴和酒樽,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
- 子牟:王勃的字,暗指他对故国的思念。
- 魏阙:指魏国的宫阙,表现怀旧之情。
- 渔父:指渔夫,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 良时:美好的时光。
- 岁晚:年末,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唐代诗人,字伯玉,号少陵,晚号陇西。他是初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以其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在历史上,陈子昂不仅是诗人,还是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他的诗作多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群公集毕氏林亭》创作于唐代,正值政治动荡与文化繁荣交替的时期。诗人在金门山吟咏,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离别、怀旧的感慨。通过对琴樽、渔父等意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构建了一个超然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思索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金门和鼎实的描写,传递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和谐社会的渴望。接下来的“默语谁能识”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似乎是在对话,然而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声。
“琴樽寄北窗”表达了诗人在孤独的环境中寄托情感的方式,琴和酒是文人雅士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对文化生活的热爱。随后的“子牟恋魏阙”,则是对历史的追溯,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与思念。“渔父爱沧江”则象征着一种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渔父的自由自在正与诗人内心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良时信同此,岁晚迹难双”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强调了美好时光的珍贵与流逝,岁月的无情让人难以捕捉到曾经的美好。整首诗在情感上交织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门有遗世:金门山是一处独特的地方,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鼎实恣和邦:描绘了一个富饶而和谐的国家。
- 默语谁能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情感无人能解。
- 琴樽寄北窗:琴和酒樽成为诗人寄托情感的媒介。
- 子牟恋魏阙:提到王勃,表明对过去的怀念。
- 渔父爱沧江:渔父象征自由,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
- 良时信同此:美好的时光是相同的,强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岁晚迹难双:年末的痕迹难以重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琴樽”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象征:金门、渔父等意象都蕴含着更深层的文化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孤独而深刻的思考。通过对自然、历史和人际关系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门:象征隐逸与高洁。
- 鼎实:象征富饶的社会。
- 琴樽: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
- 渔父:象征自由与自然的美好生活。
- 魏阙:象征对历史的怀念与追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意象在诗中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 A. 渔父
B. 琴樽
C. 金门 -
“岁晚迹难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怀念与无奈
C. 自由 -
诗中提到的“子牟”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王勃
C. 杜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滕王阁序》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勃的《滕王阁序》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相似之处,但王勃的作品更加强调豪情壮志,而陈子昂则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陈子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