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眷然有忆作以示之》
时间: 2025-01-19 17:3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潭共为客,洲浦独迷津。
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
同衾成楚越,别岛类胡秦。
林岸随天转,云峰逐望新。
遥遥终不见,默默坐含嚬。
念别疑三月,经游未一旬。
孤舟多逸兴,谁共尔为邻。
白话文翻译:
在江潭边我们都是过客,而在洲上的港口我却独自迷失。思念渐渐积累,就像花园中的树木,而我的心情又像那白发的老人一样断绝。我们同床共枕,犹如楚和越的交融;离别的岛屿,仿佛是胡地和秦地的区别。林岸随着天色的变化而转动,云峰也在新的视野中追逐着。我远远地终究无法见到你,默默地坐着,心中充满叹息。想念你时,仿佛已经过去三个月,而我游历的时间不过一旬。孤舟之上,兴致勃勃,谁能和我作伴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潭:江水与潭水的交汇处,常指河流的景象。
- 洲浦:洲是小岛,浦是水边,形容水边的地方。
- 芳庭树:指园中的花草树木,象征思念的情感。
- 白眉人:指年长者,象征思念的对象。
- 同衾成楚越:同床共枕,暗示深厚的情谊。
- 林岸随天转:树林的岸边随着天空的变化而变化。
- 含嚬:含泪而叹息,表达内心的苦楚。
- 经游未一旬:游历时间尚未到十天,表现时间的短暂与思念的深切。
典故解析:
- 楚越与胡秦:提到的楚和越、胡和秦,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两种文化和民族,暗示着离别的痛苦与文化的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年-720年),唐代诗人,字伯玉,号梦得,晚号青原,广元人。他是初唐诗风的重要代表之一,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子昂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个人情感和社会变迁交织,使得诗人的思绪更加复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妙,江潭、洲浦、芳庭树等自然景物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情景画。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的苦楚。诗中“遥遥终不见,默默坐含嚬”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深切但难以言表的情感。
同时,诗句中的“同衾成楚越,别岛类胡秦”则通过历史典故的对比,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暗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深深的共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潭共为客:揭示了诗人和友人都是漂泊的旅人,感受到离别的孤独。
- 洲浦独迷津: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迷茫和无助。
- 思积芳庭树:通过自然景象象征思念的情感不断累积。
- 心断白眉人:直接表露出思念之人的年长和重要性。
- 同衾成楚越:暗示了深厚的友情与亲密的关系。
- 别岛类胡秦:离别后,彼此的关系如同不同区域的文化差异。
- 林岸随天转: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云峰逐望新:追求新的视野,表达对未来的渴望。
- 遥遥终不见:深切的思念与无奈。
- 默默坐含嚬:内心的苦楚与无法言表的情感。
- 念别疑三月: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 经游未一旬:表明时间的短暂与离别的深刻。
- 孤舟多逸兴:孤独的游子,渴望分享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芳庭树”,表现情感的积累。
- 对仗:如“同衾成楚越,别岛类胡秦”,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林岸随天转”,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思念与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潭:象征流动与变迁,暗示人生的无常。
- 洲浦:代表孤独和迷茫的境地。
- 芳庭树:象征思念与情感的积累。
- 白眉人:代表诗人心中重要的情感寄托。
- 孤舟:象征孤独的旅程与对友人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眉人”象征什么?
- A. 年长者
- B. 朋友
- C. 自然
- D. 诗人自己
-
“同衾成楚越”中的“楚越”指的是?
- A. 地理位置
- B. 文化差异
- C. 历史人物
- D. 诗人的朋友
答案:
- A. 年长者
- B. 文化差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陈子昂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描写,而王维则更强调离别场景的描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情感的表达方式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