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二首》

时间: 2025-01-19 15:29:53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莲曲二首
作者:王昌龄(唐代)

吴姬越艳楚王妃,
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
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吴地的美女比楚国的王妃还要漂亮,
她们在湖面上争相划着莲舟,水波荡漾,衣裙湿透。
来时在码头的花朵热情地迎接,
采完莲花后,明月将我送回。

荷叶裁成的裙子与水面相映成趣,
芙蓉花在脸旁盛开。
她们在池中嬉戏,难以看见身影,
听见歌声才意识到有人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1. 吴姬:指吴国的美女,代表美丽的女子。
  2. 楚王妃:指楚国的王妃,代表高贵的女性。
  3. 莲舟:划着莲花的小船。
  4. 浦口:指河岸或码头的地方。
  5. 芙蓉:指荷花,常被视为美丽的象征。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吴姬”和“楚王妃”都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美人象征,体现了诗人对女性美的赞美与追求,表现了当时社会对美的崇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子安,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咏史诗,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人以美丽的女子和莲花为主题,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采莲曲二首》是王昌龄描绘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佳作。全诗通过描绘吴地女子在莲花丛中的嬉戏,展现了她们的风采与娇美,诗中富有生活气息,寓意深远。开头两句,诗人以“吴姬越艳楚王妃”引出,立刻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美丽的女子上,增强了诗的吸引力。接下来的描写,水面上荡漾的莲舟,水湿的衣裙,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水乡的柔美与生动。诗的意境通过“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进一步深化,描绘出一种自然与人相融的和谐景象。

荷叶与裙子的对比,暗示了自然与人造美的结合;而“芙蓉向脸两边开”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女性的美丽与自然的美景交相辉映。最后两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则增添了情感的层次,使得诗歌在轻快的表面下,透出些许的幽静与神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姬越艳楚王妃”:开篇直接指出吴地女子的美貌,设置了比较,增强了诗歌的吸引力。
  2. “争弄莲舟水湿衣”:描写女子划船的情景,让人感受到水的清凉与欢快的气氛。
  3. “来时浦口花迎入”:用花迎接,体现出自然的热情与生机。
  4. “采罢江头月送归”:月亮送别,增添了诗的浪漫情怀。
  5. “荷叶罗裙一色裁”:荷叶与裙子相映,显示出自然与人的和谐。
  6. “芙蓉向脸两边开”:花朵与美人相映成趣,增添了女性的柔美。
  7. “乱入池中看不见”:描绘出女子在水中嬉戏,生动而富有动感。
  8. “闻歌始觉有人来”:通过歌声引出他人的出现,增添了情感的细腻与意境的深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女子与自然美景相结合,突出美的主题。
  • 拟人:以花迎接与月送归,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女性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营造出一种轻快而浪漫的气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吴姬:象征美丽与青春。
  2. 莲舟:象征自由与欢乐。
  3. 荷叶:象征自然与和谐。
  4. 月亮:象征浪漫与思念。
  5. 芙蓉:象征美丽与芬芳。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江南水乡画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吴姬”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女子?
    A. 楚国
    B. 吴国
    C. 齐国

  2. 填空题:诗中“荷叶罗裙一色裁”表现了____与自然的和谐。

  3.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场景是欢快与轻松的。(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曲》:表达江南水乡的美丽与柔情。
  • 《桃花源记》:描绘理想中的和谐美好世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偏向宁静与深沉;而王昌龄的诗则展现了生动与欢快的气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书籍可供深入了解王昌龄及其诗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