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槐绿阴初合,榴繁艳欲然。
翠筒传角黍,喜节庆年年。
白话文翻译:
槐树的绿荫刚刚浓密,石榴花繁盛得似要燃烧。
青色的筒子传来了角黍的香气,喜庆的节日年年都在欢庆。
注释:
- 槐绿阴初合:槐树的叶子刚刚长密,形成了浓密的阴影。
- 榴繁艳欲然:石榴花开得繁盛而艳丽,似乎要燃烧起来。
- 翠筒:指盛放食物的青色竹筒。
- 角黍:一种传统的节日食品,通常用黍米制作的角形食物。
- 喜节庆年年:欢庆的节日每年都在庆祝。
典故解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一天有许多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诗中的“角黍”便是指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之一。此外,槐树和石榴花在古代诗歌中常用作象征繁荣和美好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是欧阳修在端午节时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节日的欢庆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享受生活的时刻。
诗歌鉴赏:
此诗以清新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的气氛,前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繁华盛开的节日氛围。槐树的绿阴与石榴花的艳丽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节日的欢乐。后两句则将目光转向节日的饮食,青色的竹筒中传出的角黍香气,唤起了人们对节日传统的追忆与珍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节日习俗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体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槐绿阴初合:描述了初夏的景象,槐树新绿,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生机的勃发。
- 榴繁艳欲然:石榴花开得繁盛,浓烈的颜色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和节日的喜庆。
- 翠筒传角黍:通过“翠筒”的意象,传达了节日的传统食品,暗示着人们的团聚和欢庆。
- 喜节庆年年:表达了对节日的珍视,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榴花形容为“艳欲然”,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与珍视,表现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展现了人们在节日时分的欢愉与团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树:象征生命的繁茂与生机。
- 石榴花:代表着美好、幸福与丰收。
- 翠筒:寓意着节日的传统与家庭的团聚。
- 角黍:象征着节日的美味与传统饮食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D. 元宵节 -
“榴繁艳欲然”中的“榴”指的是什么花? A. 桃花
B. 石榴花
C. 梅花
D. 菊花 -
诗中提到的“翠筒”是用来盛什么的? A. 水
B. 酒
C. 食物
D. 花
答案:
- B. 端午节
- B. 石榴花
- C. 食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端午即事》 by 李清照
- 《九歌·国风》 by 屈原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端午帖子》和屈原的《离骚》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个人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前者侧重节日的欢乐气氛,后者则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和忠诚。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