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喜霁》
时间: 2025-01-04 06:39: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雨得一晴,开窗送吾目。
叠云带余愤,远树增新绿。
天公信难料,变化杂神速。
夕霞尽意红,诘朝固难卜。
西轩一杯酒,未风将军腹。
竹林怀微风,余韵久回复。
热官岂辨此,可必思烂熟。
曳杖出门行,栖鸦息枯木。
白话文翻译:
一场滞留的雨终于放晴,我打开窗户,目光随之远去。
堆积的云朵带着些许怨愤,远处的树木愈发显得生机盎然。
老天的变化真是难以捉摸,瞬息万变,神速无比。
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绚丽的红色,然而明朝的天气又难以预测。
在西轩中我品着一杯酒,未免像风中的将军那样心怀忧虑。
竹林中轻柔的微风拂过,余音袅袅,久久回荡。
那些热衷于官职的人又怎能理解这些呢?或许只能反复思考,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
我拄着手杖走出门外,栖息在枯木上的乌鸦也在静静休息。
注释:
- 积雨:长时间的雨水。
- 得一晴:雨后天终于放晴。
- 开窗送吾目:打开窗户,让目光远望。
- 叠云带余愤:层层叠叠的云中带着未消的愤懑情绪。
- 天公信难料:老天的变化难以预测。
- 夕霞尽意红:夕阳的余辉将天际染红。
- 诘朝固难卜:而明天的天气又难以预测。
- 西轩:指西边的楼轩。
- 未风将军腹:形容心中忧虑。
- 竹林怀微风:竹林中轻柔的风。
- 热官:对官职的执着追求。
- 曳杖出门行:拄着手杖走出门外。
- 栖鸦息枯木:栖息在枯木上的乌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树人,号东皋,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知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雨后晴天,表现了作者在自然变化中所感受到的心情波动,反映了对生活无常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积雨喜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全诗以雨后放晴为起点,展现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层次分明且意境深远。开头两句,作者通过“积雨得一晴”描绘了雨后的清新,随后“开窗送吾目”则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情,似乎在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接下来的“叠云带余愤,远树增新绿”则将愤懑与生机并存的意象结合,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心境的反思。天公的变化无常,象征着生活的多变,夕霞的绚丽与明晨的不可预测,共同描绘了生活的复杂与不确定性。
“西轩一杯酒”则让人感受到一种人生的哲思,酒既是享受也是忧虑的寄托,表现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而最后两句“曳杖出门行,栖鸦息枯木”则将目光从自然回归到自我,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与自然和谐的理解,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宋代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积雨得一晴:经过长时间的阴雨,终于迎来了晴天。
- 开窗送吾目:打开窗户,让目光随意眺望。
- 叠云带余愤:云层叠叠,似乎还有未消的怨气。
- 远树增新绿:远处的树木在阳光下愈发显得生机盎然。
- 天公信难料:老天的变化难以预测,变幻莫测。
- 变化杂神速:自然变化迅速而多样。
- 夕霞尽意红:夕阳的余辉将天空染成了红色。
- 诘朝固难卜:而明天的天气又难以预料。
- 西轩一杯酒:在西边的楼轩中斟一杯酒。
- 未风将军腹:心中未免有些忧虑。
- 竹林怀微风:竹林中轻柔的微风袭来。
- 余韵久回复:余音袅袅,久久回荡。
- 热官岂辨此:那些热衷于官职的人又怎能理解这些呢?
- 可必思烂熟:或许只能反复思考,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
- 曳杖出门行:拄着手杖走出门外。
- 栖鸦息枯木:栖息在枯木上的乌鸦也在静静休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天公信难料”比喻自然界的无常。
- 拟人:“叠云带余愤”赋予了云朵情感。
- 对仗:如“夕霞尽意红,诘朝固难卜”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变化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生活中的困境与烦恼。
- 晴:象征希望与美好。
- 云:象征心情的多变。
- 酒:象征人生的享受与忧虑。
- 竹林: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乌鸦:象征生命的脆弱与静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积雨得一晴”指的是: A. 一场大雨后放晴
B. 冬天的雪
C. 夏天的暴风雨
D. 春天的细雨 -
诗中提到的“夕霞尽意红”指的是: A. 清晨的阳光
B. 黄昏的绚丽
C. 午后的宁静
D. 冬季的白雪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官职的追求
B. 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C. 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加关注于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而陈与义的《积雨喜霁》则更强调变化带来的无常与思索,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