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东卿绝句四首》

时间: 2025-01-04 06:12:04

少年走马洛阳城,今作江边瓶锡僧。

说与虎头须画我,三更月里影崚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走马洛阳城,今作江边瓶锡僧。
说与虎头须画我,三更月里影崚嶒。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骑马游玩洛阳城,如今却成了江边的铁瓶和尚。
告诉画虎头胡须的画家,夜里三更月下我的影子是那样高耸。

注释:

  • 少年:年轻时。
  • 走马:骑马行走,指游玩。
  • 洛阳城:古都洛阳,历史悠久,繁华之地。
  • 江边:指在江边的生活,暗示作者的境遇变化。
  • 瓶锡僧:瓶子形状的铜锡和尚,可能是指乞讨的和尚。
  • 虎头须:指一种特殊的鬓须,通常画作中会绘制这样的形象。
  • 三更:夜间的时段,指午夜。
  • 崚嶒:高耸、险峻的样子,形容影子或身影的高大。

典故解析:

  • 洛阳:自古以来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代表了繁华与梦想。
  • 月影:月光下的影子常用来表达孤独感和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公辅,号退庵,宋代诗人,以豪放、清新见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中年时期,正值人生的转折点,回首往昔的年轻时光与如今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与义的这首绝句,透过“少年走马洛阳城”的回忆,展现了他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与感慨。诗的开篇描绘了他年轻时的游玩与奔放,洛阳城象征着繁华与理想,而如今他却沦落为“江边瓶锡僧”,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人生的转变与无奈。

“说与虎头须画我”,则表明他希望被人铭记,希望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能够在画作中得以体现。这里的“虎头须”不仅是形象的描述,也暗含着对过往雄心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一句“三更月里影崚嶒”,利用月光下高耸的影子,传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生意义的探讨。

整首诗在意象上富有层次感,情感上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既有怀旧的甜美,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走马洛阳城:描述年轻时游玩的快乐与自由,洛阳城的繁华象征了理想与激情。
  2. 今作江边瓶锡僧:对比过去与现在,表现出生活的落差,流露出对现状的无奈。
  3. 说与虎头须画我:表达希望被人铭记的愿望,暗示对理想的追求。
  4. 三更月里影崚嶒:利用影子象征孤独,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叹。

修辞手法

  • 对比:过去的少年与如今的和尚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意象:月光、影子等自然意象,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与哲理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青春的怀念与现实的对照,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少年:代表青春与活力。
  • 洛阳城:象征繁华与梦想。
  • 江边:暗示现实的困境与落寞。
  • 虎头须:表达人生的个性与特征。
  • 三更月: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深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哪个?

    • A. 长安
    • B. 洛阳
    • C. 南京
  2. 诗人希望画出什么样的形象?

    • A. 自己
    • B. 虎头须
    • C. 江边景色
  3. “三更月里”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兴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与义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追求,而后者则强调了对当下生活的积极态度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陈与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