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渔舟唱晚作图命题拟试者因戏成三首 其三》

时间: 2024-09-19 21:48:04

浦云山雨意,都向笔端生。

一笛山水绿,半篙烟浪清。

浅深天似暝,聚散雁如惊。

谁写无声句,无声胜有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浦云山雨意,都向笔端生。一笛山水绿,半篙烟浪清。浅深天似暝,聚散雁如惊。谁写无声句,无声胜有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山雨欲来的情景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仿佛一切都在他的笔下生动起来。一支笛声伴随着青山绿水,轻轻划动着烟雾中的波浪。天色渐暗,水面上雁群的聚散仿佛也让人感到惊讶。究竟是谁在无声地写下这些诗句?其实无声的表达比有声的更有力量。

注释

  • 浦云:指水边的云。这里形容云层低垂,显得湿润而富有生机。
  • 山雨意:山中的雨意,透出一种即将下雨的气氛。
  • 笔端生:指诗人的灵感源自自然,随笔而生。
  • 一笛:指一支笛子,象征音乐或诗歌的表达。
  • 半篙:半根竹篙,用于划船,暗示船在水面上轻轻移动。
  • 浅深:水的深浅变化,暗示着自然的变化。
  • 天似暝:天色像要黑下来一样,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
  • 聚散雁如惊:雁群的聚散像是受到惊吓,描绘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情景。
  • 无声句:没有声音的诗句,强调文字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密,字梦阮,号文清,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以清丽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期。周密身处的环境影响了他的创作,诗中常常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有以渔舟唱晚作图命题拟试者因戏成三首 其三》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细腻观察。开头几句以“浦云山雨意”引入,设定了诗的基调,既有自然景象的描写,又充满了诗人的情感流露。诗中的笛声与山水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仿佛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浅深天似暝”描绘了天色渐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在这个时候,水面上聚散的雁群似乎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最后一句“无声胜有声”则是整首诗的升华,强调了无声的表达同样能够传递深刻的情感。这不仅是对诗歌本质的探讨,更是对艺术表现力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浦云山雨意:描绘了一幅雨前的自然景象,云层低垂,给人以压迫感。
  2. 都向笔端生:自然景色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3. 一笛山水绿:笛声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4. 半篙烟浪清:竹篙划动水面,烟雾缭绕,展现出清新宁静的氛围。
  5. 浅深天似暝:水的深浅和天色的变化,构筑出一种神秘的意境。
  6. 聚散雁如惊:雁群的聚散反映出自然的动态美。
  7. 谁写无声句:疑问句,体现出对艺术表达的思考。
  8. 无声胜有声:强调无声的艺术表达有时更具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让自然景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使读者感同身受。
  • 对仗: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通过艺术作品传达深刻情感的能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化和不确定性,同时也带来雨水的滋养。
  • 笛声:代表着音乐与诗意,传达情感与氛围。
  • 雁群:象征迁徙与变化,反映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雨意”指的是什么? A. 大雨即将来临
    B. 轻微的细雨
    C. 晴天
    D. 雪

  2. 诗中“无声胜有声”表达了什么观点? A. 有声的表达更好
    B. 无声的艺术同样有力量
    C. 诗歌不需要声音
    D. 诗人在沉默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周密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周密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流露,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气势。两者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周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