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中秋夜客中思亲
作者: 邓雅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明月今夕圆,良朋一时集。
四坐各驩虞,中怀独忧悒。
所忧浩无端,所慕嗟何及。
清歌那忍闻,背面成悲泣。
白话文翻译:
今夜的明月如圆盘一般,好友们齐聚一堂。
四周的人们都欢声笑语,而我内心却独自忧愁。
我所忧虑的没有尽头,我所思念的又何处可及?
那清脆的歌声我怎么忍心去听,背过身去不禁泪下。
注释:
- 明月今夕圆:今夜的明月正圆,暗示中秋的时节。
- 良朋:指好朋友,表示聚会的欢愉。
- 四坐各驩虞:四周的朋友们各自欢快。
- 中怀独忧悒:自己内心却感到忧愁和不安。
- 所忧浩无端:担忧是无穷无尽的。
- 所慕嗟何及:思念的人又怎么能够到达。
- 清歌:指美妙的歌声。
- 背面成悲泣:转过身去流泪,显示内心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雅,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团圆之时,然而诗人却因身在异乡或其他原因而感到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充分展现了节日的欢愉与个人的忧伤之间的对比。
诗歌鉴赏:
《中秋夜客中思亲》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在圆月之夜,朋友欢聚而自己却孤独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和朋友的聚会,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迅速转向忧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这里的对比非常鲜明,正是这种情感的反差,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最后两句,清歌与泪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有美好的音乐在耳,却因思念而无法享受。这种对亲情的思念在中秋节这个象征团圆的时节表现得尤为强烈,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情真意切,既有对美好节日的向往,又有对亲人的思念,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伤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今夕圆:描绘今夜的明月,象征着团圆美好。
- 良朋一时集:朋友们齐聚一堂,热闹欢快。
- 四坐各驩虞:四周的人们都在享受快乐,形成热闹的对比。
- 中怀独忧悒:作者内心却感到忧愁,与周围的欢愉形成鲜明对比。
- 所忧浩无端:忧虑无尽无休,显示出思念的无奈。
- 所慕嗟何及:对思念之人的怀念难以实现,情感深沉。
- 清歌那忍闻:面对美好的歌声,心中却难以忍受。
- 背面成悲泣:忧伤无法自已,转身流泪,表现出内心的痛苦。
修辞手法:
- 对比:欢聚与孤独的强烈对比,使情感更加深刻。
- 比喻:明月象征团圆,而清歌则象征欢乐与美好。
- 拟人:将忧愁与思念具象化,使情感更为直观和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中秋佳节,团圆的欢愉与个人的孤独之间的矛盾,突出思念亲人的深切情感,传达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
- 良朋:代表友情与欢乐。
- 清歌:象征美好与愉悦的情感。
- 泪水:表现内心的悲伤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思乡与思亲
C. 事业成功
D. 自然美景 -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财富
C. 团圆与思念
D. 事业成功 -
“清歌那忍闻”中的“忍”字表示什么意思? A. 忍耐
B. 忍心
C. 忍受
D. 忍住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意象中月亮的运用相似,但更侧重于乡愁的感受。
- 苏轼《水调歌头》:也有中秋的主题,但更加关注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