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谩道魂无影,谁怜梦有尘。
寸心容万物,片石起千沦。
纵倚长生树,时临欲问津。
东篱一团菊,非笑亦非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意在表达一种对灵魂无影无形的感叹,以及对梦中尘埃的惋惜。作者的内心能够容纳万物,但在生活中却像一块石头一样经历无数波澜。尽管我依靠着长生树,时常想要问问渡口的方向,但在东篱下那一丛菊花面前,我又无法判断是笑还是愁。
注释:
- 谩道:随意地谈论。
- 魂无影:指灵魂没有形体,形容其虚无。
- 梦有尘:梦境中带有尘埃,象征着梦的虚幻和脆弱。
- 寸心:形容内心的狭小,但又能容纳万物。
- 千沦:形容经历众多的波折或变化。
- 长生树:象征长寿的树木,可能暗指一种理想的状态。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出自陶渊明的“东篱把酒黄昏后”,象征隐逸生活。
- 菊:菊花,常与高洁、坚韧的品格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滨是当代诗人,以其细腻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其作品常常融入哲理思考,探讨人生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程滨对人生和灵魂的深刻思考时期,反映了他对现实与理想、幻与实的矛盾感受,受到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灵魂和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谩道魂无影,谁怜梦有尘”,从灵魂的虚无与梦境的脆弱切入,展现了一种对生命深邃的思考。接下来的“寸心容万物,片石起千沦”,通过对内心的描绘引出生活的波折,仿佛在说尽管内心强大,但生活却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人。再到“纵倚长生树,时临欲问津”,诗人用长生树比喻理想与追求,表现了对生活的渴望与不安。而最后一句“东篱一团菊,非笑亦非颦”,则通过菊花的意象,质询了一种对生命态度的困惑,既不是欢笑,也不是愁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复杂情感和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谩道魂无影”:随意谈论灵魂,暗示灵魂的虚无。
- “谁怜梦有尘”:谁会在乎梦境的脆弱和尘埃。
- “寸心容万物”:小小的内心却能包容一切。
- “片石起千沦”:经历无数波折如同石头般坚硬。
- “纵倚长生树”:依靠理想的长生树。
- “时临欲问津”:时常想要探寻人生的方向。
- “东篱一团菊”:东边篱笆下的菊花,象征着隐逸与高洁。
- “非笑亦非颦”:既不笑也不愁,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灵魂比作无影,菊花比作人生的态度。
- 对仗:如“寸心容万物”和“片石起千沦”,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梦境以尘埃的特性,强调其脆弱。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人生的虚无与内心的追求,表现了对生命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理想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魂:象征灵魂的虚无与无形。
- 梦:象征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 寸心:象征内心的渴望与复杂情感。
- 长生树:象征理想与追求。
- 菊: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寸心容万物”意指什么?
A. 内心的开放性
B. 内心的狭隘性
C. 内心的迷茫性 -
“东篱一团菊”中菊花象征什么?
A. 忧愁
B. 高洁与坚韧
C. 美丽 -
“纵倚长生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生活的安逸
B. 理想与追求
C. 人际关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隐逸与对自然的向往。
- 李白的《将进酒》: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与豪情。
诗词对比:
- 程滨的《拟释疾辞三首》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涉及对内心世界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风格上程滨更为细腻,陶渊明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陶渊明研究》
- 《现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