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奂之寄示和苏文忠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诗题其兄均之所藏二诗草稿墨迹并约同作得四首 其三》
时间: 2024-12-29 18:32: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与均之少年时,京国秋风武昌夜。
藏书惯自签甲乙,鉴古能分床上下。
真好常嗤龙牖窥,知味不同猿羹泻。
自我不见五春秋,插架图书几高亚。
今闻秘获苏诗迹,亟欲传观不敢借。
兰亭快睹自有缘,相思祗恐朱颜谢。
君归几度月华圆,湖水当门山绕舍。
会须访尔来莘庄,黎有莳兮园有蔗。
若问李生近何如,未生白发心先怕。
唯馀豪气不肯降,入山痛哭行酒骂。
白话文翻译:
我和均之在少年时,曾一起度过京城的秋风与武昌的夜晚。
我们习惯于在藏书上签名,能清楚地分辨古书的上下。
常常嘲笑那些只懂得从窗户偷看的贪婪之人,
他们的品味与我们却是截然不同。
自从我与你分别已过了五个春秋,书架上只剩下几本高处的书籍。
如今听闻你获得了苏轼的诗迹,我急于想要传阅,但又不敢借来。
在兰亭快意地欣赏自有其缘分,我只怕相思会让你的红颜暗淡。
你几度归来月华圆满,湖水环绕着我的门前,山峦围绕着我的舍所。
希望能来莘庄拜访你,那里的田地有甘蔗在生长。
如果问李生近况如何,我虽然未曾白头,但心中却早已恐惧。
唯有那份豪情不肯屈服,入山时我便痛哭着喝酒骂人。
注释:
- 均之:指诗人李振钧的朋友,可能是其兄弟。
- 京国:指北京,古时的国都。
- 武昌夜:指武昌的夜晚,武昌是湖北省的一个城市。
- 龙牖:古代窗户的名称,形象地描绘偷看的行为。
- 猿羹泻:指不同的品味和经历,猿是象征。
- 五春秋:指五年的时光。
- 苏诗迹:指苏轼的诗作或遗迹。
- 兰亭:指兰亭集序的地方,象征着文人雅集。
- 莘庄:可能是指一个地方名,表示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振钧,清代诗人,字子韶,号振庵,以诗文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情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同时也表现了对文学的热爱与对朋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李振钧的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均之的少年时光,表现出深厚的友情与对文学的热爱。诗中开头以“我与均之少年时”引入,立即勾起读者对青春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的描写,既有京城的秋风,又有武昌的夜晚,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在这一段中,诗人以藏书和鉴古为切入,显示出他与友人的共同追求和学术上的相互切磋。
诗中间提及“今闻秘获苏诗迹”,不仅表现了对友人文学成就的赞美,更透露出一种对古人诗作的追求和敬仰。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对相思的惆怅与对友人容颜的担忧,这种情感的交织,展现出李振钧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强烈的共鸣,通过月华、湖水和山峦的描绘,诗人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意境。结尾处表达了对李生的关心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虽然生活中有着无奈与痛苦,但那份豪情依旧不减。这首诗在抒情中转向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李振钧深刻的哲思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与均之少年时:开篇直入主题,提到与友人的少年时光,唤起怀旧情感。
- 京国秋风武昌夜:描绘了特定的环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地理的变迁。
- 藏书惯自签甲乙: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与藏书的习惯。
- 鉴古能分床上下:表现出对古籍的深刻理解。
- 真好常嗤龙牖窥:对那些只懂得窥视而不深入了解的人的讽刺。
- 知味不同猿羹泻:强调了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品味的差异。
- 自我不见五春秋: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插架图书几高亚:书架上高处的书籍,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与人际的距离。
- 今闻秘获苏诗迹:提及苏轼的诗作,增加了文化的厚度。
- 亟欲传观不敢借: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与小心翼翼的态度。
- 兰亭快睹自有缘:兰亭作为文化象征,表明了对文人聚会的向往。
- 相思祗恐朱颜谢:对时间流逝的担忧与对友人容颜的惋惜。
- 君归几度月华圆:月亮的圆缺象征着聚散离合。
- 湖水当门山绕舍: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增添诗意。
- 会须访尔来莘庄:表达重聚的期待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愿望。
- 黎有莳兮园有蔗:生活的简单与美好,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若问李生近何如:询问朋友近况,表现了关心。
- 未生白发心先怕:虽未白头,但内心的惶恐与无奈。
- 唯馀豪气不肯降:豪情依旧,显示出不屈服的精神。
- 入山痛哭行酒骂:表达了对生活的痛苦与酒后倾诉的豪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牖窥”形象地比喻了那些只会窥视而不深入的人。
- 对仗:全诗句式整齐,形成了对仗的美感。
- 意象:月华、湖水、山环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追忆,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文学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诗中带有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同时彰显出豪情不屈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青春的消逝。
- 湖水:代表着宁静与思念,环绕着生活的场景。
- 山:象征着稳固与永恒,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朱颜:象征着青春与美好,表达了对朋友外貌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振钧的诗中提到的“均之”是指谁?
- A. 他的兄弟
- B. 他的老师
- C. 他的朋友
- D. 他的敌人
-
“龙牖窥”中的“龙牖”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书籍
- B. 一种窗户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风景
-
诗中提到的“兰亭”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文人雅集
- C. 自然风光
- D. 诗歌创作
答案:
- A. 他的兄弟
- B. 一种窗户
- B. 文人雅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振钧《寄示和苏文忠》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或兄弟的思念之情,但李振钧更多地侧重于文学的追求与交流,而杜甫则更关注于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振钧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古代文学史》